方案重启时
张极在会议室门口撞见抱着文件的张泽禹,A4纸散落一地的瞬间,他听见对方轻声骂了句“该死”,尾音里还带着没压下去的咳嗽。
“我帮你。”张极弯腰去捡,指尖触到最上面那份《星芒APP用户增长方案》时顿了顿——这是他上周被总监打回三次的方案,此刻却在张泽禹手里,页眉处还贴着张浅蓝便签,密密麻麻写满修改建议。
“谢了。”张泽禹把文件拢进怀里,耳尖泛红,“我看你工位上这份方案落灰了,想着……或许能帮上忙。”
张极挑眉。他和张泽禹同属产品部,入职时间只差半个月,却始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张极擅长数据建模,能在一堆杂乱数据里揪出核心问题;张泽禹则长于用户洞察,写的需求文档总能戳中用户痛点。总监常说他俩是“产品部的左右脑”,可两人总在项目上别苗头,上次因为“是否保留青少年模式”吵到会议室门都关了半小时。
“你改方案干什么?”张极跟上他的脚步,“这又不是你的KPI。”
“看不得好方案被浪费。”张泽禹推开办公室的门,阳光落在他纤长的手指上,“而且……星芒APP的目标用户里,有30%是学生群体,你之前的方案里,这块分析太浅了。”
张极没反驳。他确实忽略了学生群体的使用场景,张泽禹在便签上写“周末晚间19-21点是学生用户活跃高峰,可推出‘学习打卡换积分’功能”,恰好补上了他方案里的漏洞。
那天下午,两人在工位旁的小会议室里待了四个小时。张极对着电脑敲代码,把张泽禹提出的场景需求转化为数据模型;张泽禹则趴在桌上画原型图,时不时抬头问他“这个交互逻辑会不会太复杂”。窗外的夕阳从橘红变成深紫,张极第一次发现,张泽禹认真时会不自觉咬笔杆,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比平时针锋相对的样子柔和太多。
“搞定了。”张极保存好最终版方案,转头看见张泽禹正揉着发酸的肩膀,“累了?”
“有点。”张泽禹打了个哈欠,“不过比我自己改方案快多了,你建模的速度真吓人。”
“你写的需求文档也比我好。”张极递给他一瓶热牛奶,“早上听见你咳嗽,别喝冰的。”
张泽禹接过牛奶,指尖碰到张极的手,烫得他赶紧缩回手,“谢……谢谢。”
方案提交那天,总监当着全部门的面夸了他们:“你们俩合作,比单独做事效率高十倍。以后星芒APP的优化,就交给你们俩负责了。”
掌声里,张极看向张泽禹,对方正好也朝他看过来,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隔阂像被风吹散的雾,彻底没了踪影。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成了办公室里最“形影不离”的搭档。每天早上,张泽禹会带两份三明治,一份给张极;下午困了,张极会泡两杯咖啡,加半勺糖——他发现张泽禹不喜欢太苦的味道。他们会在午休时挤在茶水间的沙发上讨论方案,张泽禹靠在张极肩上打盹,张极则轻轻把空调温度调高,怕他着凉。
变故发生在星芒APP上线前一周。测试时发现,“学习打卡”功能存在漏洞,用户打卡后积分无法实时到账。技术部说需要三天才能修复,可距离上线只剩两天,总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语气凝重:“要么明天之前修复漏洞,要么砍掉这个功能。”
“不能砍。”张泽禹立刻反驳,“这个功能是学生用户最期待的,砍掉会影响下载量。”
张极点头:“我同意。我们今晚加班,试着修复漏洞。”
办公室里的灯亮到后半夜。张泽禹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得厉害,张极递给他一瓶眼药水:“歇会儿,我先看代码。”
“不用,我还能撑。”张泽禹滴了眼药水,继续核对需求文档,“你看这里,是不是积分计算逻辑出了问题?”
张极凑过去,两人的肩膀靠在一起,屏幕光映在他们脸上。张极顺着张泽禹指的地方看,果然发现代码里少了一个判断条件。他飞快地敲击键盘,张泽禹则在一旁记录测试步骤,偶尔提醒他“这里要加个注释,方便后续维护”。
凌晨三点,漏洞修复成功。张泽禹激动地拍了下桌子,差点打翻桌上的咖啡:“成了!我们做到了!”
张极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他伸手,轻轻擦掉张泽禹嘴角沾到的饼干屑:“别激动,小心呛到。”
张泽禹的脸瞬间红透,低头盯着键盘:“哦……好。”
那天之后,有些东西悄悄变了。他们还是会一起讨论方案,一起加班,但张极会在过马路时,悄悄走到张泽禹外侧;张泽禹会在张极开会迟到时,帮他占好座位,还会把自己的笔记本递过去,上面记着会议重点。
星芒APP上线那天,下载量突破了预期的150%,总监给部门放了半天假。张极约张泽禹去公司楼下的咖啡馆:“庆祝一下?”
“好啊。”张泽禹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他头发上,泛着浅棕的光泽。
“其实……”张极搅着咖啡里的方糖,声音比平时轻了些,“第一次在会议室门口遇见你,我就觉得,你不像平时看起来那么不好相处。”
张泽禹笑了,眼睛弯成月牙:“我也是。之前跟你吵,是觉得你太注重数据,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但后来发现,你只是想把方案做得更完美。”
“那现在呢?”张极抬头看他,眼神认真,“你觉得,我们除了搭档,还能是别的关系吗?”
张泽禹的心跳猛地加速,他攥紧了手里的杯子,指尖泛白:“我……我觉得可以。”
张极笑了,伸手越过桌子,握住他的手。咖啡馆里的音乐轻轻流淌,窗外的阳光正好,张泽禹看着张极的眼睛,突然觉得,那些一起加班的深夜,那些互相补位的瞬间,早就把他们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
后来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能把合作项目做得这么好。张极总是笑着看向张泽禹:“因为我们是彼此的‘方案重启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在一起,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张泽禹会补充一句:“不只是方案,人生也是。”
办公室里的同事早就习惯了他们的“小默契”——张极的工位上永远有张泽禹喜欢的草莓味糖,张泽禹的抽屉里放着张极常用的黑色水笔。他们会在午休时一起去楼下散步,会在加班后一起打车回家,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最后叠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