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温慈站在文院的书房里面认真的给新入学的学子授课。
虽然说讲课这种东西上辈子没试过,但是好歹是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温慈内心努力的劝自己。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不就是授课吗?授就授吧!
科举制最早起源于隋朝,不过温慈觉得这东西早些开始总是好的。于是在左谷仪左老头和温慈的领头之下,长达五年的科举选官制度开始试用实行。
最开始的一步就是在全国范围之内广设书院,以供天下适龄学子入学读书。
不限出生不限身份和财富,只有一点要求,家世清白,三代亲属之内没有作奸犯科即可。
每个州都设一座州立书院,由官府统一管辖,内设文院和武院。
顾名思义,文院授课内容多为史书典籍,诗词韵律。武院为兵法谋略,骑射武艺。
都城设有国子监,内制同州一致,只是规模大些。
每年一次大考,州院通过大考者可入国子监继续深造学习,国子监两年为一届,毕业者可入朝为新科官员,未能毕业者予留级,在校违纪者开除学籍,严重违纪者终身不得入朝为官。
可以说后世的高等教育制度为温慈最初设立学院的蓝图提供了基本思路,到了三年之后全国范围之内都兴起来一股“寓教而兴国,兴国而安邦”的知识学潮。
只是这个想法在最初实行的时候也曾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最终的结果是左谷仪被判流放儋州。
温慈也曾为这个新政努力过,也曾和阻碍它发展的势力对抗过,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送别左老头去儋州的那天是个冬日,天上下着雪。
温慈红着眼睛'看着老头子的背影慢慢离去,心里面暗暗发誓,新政势在必行,一定不会让左老头白白牺牲。
温慈站在书院里面,看着窗外大雪,突然想起来了左老头。
好半天才回神过来,“今日授课内容是《六国论》。诸位可知,此论意欲何为?”
底下的学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
过了许久,雪花渐渐小了些,听着屋内传来的铃声,温慈看了一眼沙漏,“今日授课便到此为止。”
温慈起身出去,迎面刚好撞上了一个人,温慈下意识的道:“抱歉……”
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张笑脸,“陵州!”
温慈凝眉,“袁善见?你今日也有课?”
袁慎摇了摇头,“没有,都城之中新开了一家酒楼,听说菜品新奇可口,你要不要去试试看?”
温慈有些想拒绝,但是看到袁慎眼睛一副期待的神情,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可以,不过要你请客,我没钱!”
袁慎咋舌,“堂堂国子监的博士,大名鼎鼎的文臣候,你说你没钱?”
温慈苦笑,“真没有,这些年的积蓄我都用到新政上面了,府上都快掀不开锅了,不骗你。”
袁慎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眼温慈身上素色的洗的发白的衣服,默默不再说话了。
酒楼到了,袁慎走在前面,温慈慢慢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