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的话,刘耀文顺利通过院试,这意味着,他可以参加明年八月份的乡试。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氏十分激动,眼里不自觉的流出泪水来。
刘氏“好好好,我儿也算是出息了,如今也算是秀才一个......娘真心为你高兴.......”
刘耀文“既如此,孩儿定不会让娘失望,来年秋闱,孩儿定然拿下举人的身份,也一定会高中进士!”
刘氏抚摸着他的手,轻轻拍打几下,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然。
刘氏“好,娘相信你,但也不可太过急躁,心浮气躁可要不得,还是要稳扎稳打,课业基本功都要复习好才是。”
刘耀文“放心吧娘。”
母子二人坐在一处,刘氏长舒一口气,目光悠然
刘氏“若你真的有幸,高中进士,谋得一官半职,可是要好好答谢小宓和她的兄长,若非有此二人出手相助,怕是为娘还仍耽误着你。”
刘耀文“娘......”
刘耀文想说什么,刘氏怎会不知?她轻轻摇头,制止住他的话头。
刘氏“我知道,这样的话你听了好多遍,也是听厌倦了。你命中有此贵人,实属上天开恩,让你平安。”
刘氏“我是不是,从未与你说过你的父亲?”
这话题跳跃的似乎有些突然,但刘耀文还是点点头,成人二十余载,他从未听过自己的父亲,当然,他也不会主动去问,他只是觉得母亲没有提起,便是个伤心事儿,他又何苦伤疤上撒盐?
刘氏“我同你父亲年幼相识,到了年龄自然婚配,可不过短短三年,人心易变,他便对我失去耐心,我起初多有忍让,总想着如此便过去,只要他能改变,可是.......他没有,甚至变本加厉,勾搭上其他良家女子。”
刘氏“如此,我便不能再深陷于此等泥潭中,几乎是耗尽这一条命,顶着多少人的谩骂才同他相离,又一个人,去到鄱阳村,将你生下来,独自将你抚养成人。”
鄱阳村,是刘耀文长大的地方,属于他们现在县下所在地。
刘耀文“那,外祖他们.......”
刘氏讽刺一笑。
刘氏“他们觉得,我是惹了污的罪人,自然不肯认我。”
刘氏“后来我独自生下你不过两月,一日午后,有一老和尚上门求水,我见他跋涉辛苦,将他请到屋中,给他倒了一碗凉水解渴。”
刘氏“那老和尚为报我恩情,算下你的命格,她说你天资聪颖,是块蒙尘的珠宝,万不可粗养长大,理应让你尽快接受教育,将来或可能走仕途。”
刘氏“也是因此,哪怕我们的生活再苦,我也总要让你读书学习,若你真有个好的未来,那一切都是值得。”
刘氏“只是那和尚当初还说,非得有贵人相助不可。”
刘氏“他说我与你命格有相犯之处,待你长成,我未必不会成为你的拖累,此消彼长,你会被影响,耽误一辈子。”
刘氏“所以患病之后我总是忧心,我想不如就这样死去也好,可是.......可是,你却一直敬爱着我,让我不忍心抛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