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嬅淑安: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琅嬅把信读完,垂手静默不语,弘历的家书自从离宫就不停的发来,圆明园与紫禁城路途遥远,书信来往路上消耗的时间太长,弘历要她写信,永寿宫太安逸她都忘记了,弘历写了这样一封情意绵绵的信,琅嬅实在不知怎么回。
她懂弘历要的是什么,知道却无能为力,她只知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男欢女爱花前月下太难,她要管理王府还是即将出世孩子的额娘,如果分出精力去爱,太累了。
如果是这样琅嬅宁愿装傻,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因为青樱太执着于感情,在深宅大院里紫禁城里难免多愁善感了些,如果她是妃妾倒也无可厚非,后面她做了皇后更加不能忍受皇帝对她的不忠,妒忌像一条毒蛇紧紧缠住她的心,形影相吊寂寞孤独的日子她熬不住,才会走向极端。
熹贵妃坐在书案前,福伽在一旁磨墨,上好的墨汁在空气中凝聚出似有似无的香味,神清目爽。
琅嬅行礼后,站上前去,发现贵妃在写信。
贵妃:“本宫还能借着你的光,让弘历写信给本宫。信你可看过了?”
“看过了,王爷写的信儿臣不知道怎么回,额娘看看可好?”琅嬅将信纸展开铺在桌上。
“你与弘历的事,本宫不掺和。”贵妃将信纸还了回去,“左右是些关心问候的事情,既然不知道怎么回,也可以做一些东西给他聊表心意。”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勤政亲贤殿内撰满了紫檀雕镂的桌椅,其雕镂的花样有岁寒三友、花翎毛、山水人御座两旁设有书架和存放卷册典籍的书柜。北墙上悬挂着雍正题写的匾额:“为君难。”
弘历任劳任怨的帮雍正分拣奏折,闲暇时候想起宫内的琅嬅,:也不知琅嬅与没有收到信,在宫内可还一切安好?等等。
政务处理完便是深夜,又在心里不得劲,皇阿玛有美人左拥右抱,他一个人在厢房里孤枕难眠,对着月牙一样的月亮,不由觉得又高兴又难受。
高兴皇阿玛看中他,难受的是深夜回房无人再递一杯温茶问他累不累。
送信的宫人拿着信封交给他,打开里面是琼苞样的绒花。
琼苞是未开的花骨朵,引而不发悦如也,时机尚未成熟还需忍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为上策。
客卿大臣们都说他这是做无用功,皇阿玛不会在意,只有琅嬅支持他。
弘历握住手中的绒花,心中波涛汹涌,久久不语。
咸鱼求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