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总是如此,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戏耍,读书,夜游花灯,一起红着脸。
1
红袖不同,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不能更不许有“青梅竹马”这种平民化的东西。那是家门不幸。
很快,红袖便16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出身大户,温柔秀慧,天生丽质,使得她的闺名远扬在外。整个国家许多男人都想娶她为妻。她的父母也没有避着她,将其中顶尖的那一批求婚者的画像都一一给她过目,问她喜欢哪个。红袖收回看向窗外的视线,看了几眼那些画像,挑了个看着顺眼的说了句,“就这个吧。”
然后她没有再参与父母的商讨,重新看向了窗外,看着窗外的熙熙攘攘的阳光挤成一堆,撒在她的袖裙上,眸子里,虽然有些刺眼,但她仍撑着的不肯闭眼。
2
婚事很快就定下来了,她的未来夫君是骁勇将军。他英勇善战,战无不胜,是皇上眼前的大红人。因为不是大户出身,所以才想求取她自己这个大户出身的女子。增添他的脸面。他上门拜访过红袖的父母,穿着一身亮银软甲,头带银缨帽,星眉剑目,目光如电,走起路来威风阵阵,比红袖看过的画像更英俊不少。他也向她见过礼,一人款款行礼,一人抬手做躬,在外人看来,两人在一起的画面像是牛郎织女似的。引得旁边偷看的丫鬟,惊叫连连,噫吁不已。红袖还记得那天他们的对话,“红袖见过将军。”,“周琦玉见过姑娘。”然后双方打量了对方一会儿便走了。
红袖知道他对自己很满意,满意自己的出身,长相,行为举止。但是,没有喜欢。虽然他的神情柔软而又温和,但是,没有喜欢,因为他的眼里并没有笑意。这没什么,因为她自己也没有半分欢喜的心思。
红袖突然有些意兴阑珊,于是走出了花园,走进了她的闺阁。
3
出嫁那天是个吉日,她的父亲笑着与来贺的达官贵人,说着贺词,脸上红光满面。她的母亲泪眼婆娑拉着她的手,跟她嘱咐道到了婆家要勤俭持家,要侍奉丈夫。既要与女人的温柔,也要有女主人的威仪。她一一称是。然后,被丫鬟扶着,跨过火盆,上了花轿,伴着冲天鼓炮声离开了她的家,前往下一个家。
很快,她便为将军生下了二子一女,她听从了母亲的教导,勤俭持家,细心伺候丈夫,将军长年征战在外,她又御下极严,也断没有出现过丫鬟勾引主人的荒诞事情传出,因为她要顾及她母家的名声。丈夫不在的日子,她细心抚养着孩子,嘘寒问暖,尽到一个做母亲的本分。只是在孩子们上私塾的时候,她爱上去听戏,专挑那些唱墙头马上,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戏里,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戏外,如痴如醉,她总是看的很有味道,每次都要细细评注,看着戏里的人儿,红袖总是喃喃自语道"真好,真好。"甚至又一次请的戏班子唱的很出色,大喜之下花了千金打赏唱戏的。
一时间,竟成了城里的一间趣闻。
4
将军回过几次家,北方战事不断,所以从来呆不久。他对她做的事情从来都不过问,自打进了府一直相敬如宾,这么多年说的只是家长里短,她在汇报,他在回答,他总是说“你决定就好。”她总是说“是,将军。”不曾谈过心,更不曾谈过情。过了几年,她又把自己的陪嫁阿笠都给许出去了,许的是阿笠在外碰到的一个郎中,阿笠说,她俩是一见钟情的,求夫人成全。红袖听到了,楞了一下,恍惚了精神,随说“一见钟情啊,钟情的好啊,好,很好。”随遣她出嫁了。
日子又过了许久,或许是很多年,将军府里的花儿开了一茬又一茬,将军的功勋也一升再升。终于在一次征战中,被算计,受了重伤,丢了半条腿,不能够领兵打仗了。将军被皇上下旨接回将军府,赐下了赏赐,颐养天年。将军回府的那天,她带领着家中一众女眷在府前候着,她看到了她的夫君,和许多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回来的将军,没有,雄姿英发,意气蓬勃的那种朝气,有的,只是英雄迟暮的暮气,她看着暮气沉沉的他,喊了声将军,他闷声恩了一声,便进了府。红袖抬头注视着将军府的大门。府门很高,很沉,上头鎏了金,挂着当今皇上钦赐的“骁勇大将军府”几个大字,在阳光下,不再像以往烨烨生辉,晃得人眼睛流泪,而是敛尽了光辉。就像此时的将军一样。
“回府。”她说。
5
将军回到府中之后,便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里。整整3天,没有出过声儿,红袖便在他门口等了3天,早上来,深夜回,不敲门,不出声儿,就在那儿静静的站着。眼皮低垂,脸色平静,像一颗石头。第4天,将军便出了房间,他撑着拄拐,出了房门,看了一眼守在门口的红袖,看着她略带皱纹的眼角,说了句“用膳吧。”“好的,将军。”她答。
之后的将军,招了几个外头的烟花女子,日日在烟波阁里夜夜笙歌,沉醉在酒池肉林中。红袖也不做声,权当不知道这回事儿。依旧每天处理这大小家事,每晚看戏,一个在东头纸醉金迷,一个在西头咿呀看戏,就像世界上的两极,互不相干。
可能是当初受下的伤实在过重,再加上酒色过度,将军很快就撑不下去了。红袖请了全城最好的郎中也表示无能为力。她如实的告诉了将军,将军看上去已经很老了,躺在床上吧,奄奄一息的看着他,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因为身体十分的虚弱,将军的这口气叹的异常的缓慢,像是重重了压了下风箱任它自己一点点反应过来的那种声音,哧呼哧呼的。将军很是平静,她叫她将他扶到了花园的凉亭里。向红袖说起他自己的少年心事,年少时的青梅竹马,相伴相许,他出身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和隔壁的二丫一块儿长大,那时的他叫铁牛,名字十分俗气,一块儿摸鱼,一块儿掏鸟蛋,一块儿捅马蜂窝,一块儿大哭,大笑,大叫,大喊,一块儿数星星,一块儿爬树,然后长大,之后国家要征军了,他就去了,走的时候叫二丫等他两年,一定回来娶她,两人立下了誓言。战场上,自己总是冲在最前头,最不要命,他想要军功,好衣锦还乡娶他的二丫,后来他行军将领看他勇猛异常,便提拔了他的官职,两年过去了,他回到了家乡,却发现了他家乡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他的家人早被山里的土匪都杀了,他的二丫也死了。他悲痛欲绝,歇斯底里的命人缴了方圆几个县的匪窝,亲手把玷污二丫的贼人给处死了。然后埋了他的二丫,埋在他们小时候最喜欢在下面玩的大桑树下。他说,现在他快要死了,想求红袖将他的骨灰送回那儿,他想和他的二丫葬在一块儿。她答应了。将军很高兴,笑的很是开心,那是她第一次见将军笑的如此开心,藏不住的笑意和温柔都快从眼睛里淌出来了。那是将军对她不曾有过的。将军在笑意中去了。
只留下她坐在凉亭里,魔怔了似的,坐了许久,才说了句“青梅竹马啊,真好啊,真好啊。”然后消散在习习晚风里。
将军死后,将军府便没落了,红袖也不再爱看戏了,戏班子也搬出将军府了。偌大的将军府也不再是宾客往来了。毕竟,没有将军的将军府还够资格称得上将军府吗?红袖既不落寞也不难过,她管好府里这一亩三分地便好。再加上母家的照料也差不到哪儿去。不看戏的红袖又喜欢上做媒婆了,她对自家府里的佣人或者丫鬟说,凡是两情相悦的,都可以到她跟前让她亲自做媒,并给足了银子,毁了奴籍,出了府去。就是子女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了,也不急,她让他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人,没有便自己去寻,寻着了再谈婚论嫁也不迟。
6
又过去了许久,又像是许多年,将军府里的花儿开完了一茬又一茬,日子一天又一天。红袖已经很老了,她也不在管事了,只是一个人呆在花园里侍弄几株花花草草,抱着一只花猫,趟在藤椅上,晒在初春的阳光里,很是惬意。然后在某个春日的下午里,躺在了藤椅上,抱着花猫,看着不远处玩耍的孙子孙女,想起了将军,想起了阿笠,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很多的人,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很多很多的思绪终化成了一句“情之一字啊,真真是令人神往啊”。
7
然后,她枕着午后的春光,睡过去了,再也不曾醒过来。
~~~~~~~~~~~~~~~~~~~~~~~~~~~~~~~~~~
唉~
哎呀~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