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盛家的大日子。
这还得从盛家还在扬州时说起。
盛纮在做扬州通判的时候无意中救了一位老安人。
正巧她的丈夫正是具有大学问的庄学究。
一来二去,盛纮就动了让孩子们跟着庄学究学习的心思。
所以在扬州三顾茅庐才让庄学究同意一起来汴京给孩子们做老师。
汴京城的贵族子弟大多没有想着考功名,靠着祖上挣来的功名,随便捐个官有个好去处就好。
这样日后若是想躺平也有事可做,若是想要有一番抱负,那就作出一番事迹出来,只要立大功,被上面的人看到,最好是陛下看在眼里,那么封侯拜将那就不在话下。
所以一般做官做到汴京的家族子弟,都不是很强求家族子弟能够高中。
毕竟高中无非就是在陛下那里过一下眼。
这对于他们这些家族来说,做官不止科举一种途径。
高中后,陛下和那些政敌安排职位,他们还不如祖辈运作的职位合心意。
不过也有少部分的有志青年不想要依靠家中的安排。
或者家中是武将出身,但是自己想要从文。
又或者家道中落,想要重振家族等等的一部分学子,他们这些人也会把握住科考。
所以每个城里都会有一所汇集大家的学院。
而汴京的学院就在距离汴京城几十里外的一座不高的小山上。
虽说不远,但是来回也需要几天时间,再加上这所白云书院的山长为了锻炼学生的毅力,上下山都是经过一条青石铺成的山路。
这样一上一下也耽搁半天时间。
平宁郡主原本想着自己独生子齐衡每日去白云书院每日看不到人,害怕儿子在外面学坏。
这下听说扬州来的盛家要在家中开设书熟,而且是很有学问的庄学究讲课。
平宁郡主小时候就在宫里头长大,盛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也在宫,后来嫁入盛家虽然不常在宫中。
这盛家老太太忠勇侯嫡女到汴京也会去宫中给皇后娘娘请安,所以她们虽然年岁有些差异,但是也说过几句话。
想到自己儿子如此辛苦的去郊外读书平宁郡主就动了心思。
于是她就向盛家递了拜帖。
没想到盛家二郎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平宁郡主就不用担心齐衡学坏,就更加满意了。
加上盛老太太的为人也是明事理的。
郡主娘娘直接让齐衡从白云书院退学。
齐衡自己很不愿意,但是也不好反驳郡主娘娘。
就这样齐衡在盛家上学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林栖阁。
林小娘“墨儿,我告诉你啊,齐国公家的小公爷要到咱们家的私塾里上学呢!”
墨兰淡淡地看了一眼林小娘,视线再次回到眼前的书本上。
墨兰“哦!”
墨兰的态度像是给林小娘泼了一口冷水。
她的态度立马从兴奋中转变成生气:
林小娘“唉,你这什么态度…”
林小娘“你知不知道齐国公府在汴京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
林小娘“娘都打听过了,这齐小公爷可是齐国公的独子,母亲有是在宫中长大的郡主娘娘,家中也没有妾室。”
林小娘“这齐小公爷未来可是妥妥的继承国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