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闻言并没看他,只是遥遥注视远方道:
雍正三公主年齿虽幼,但诸般教养,需自幼龄始,三公主为孝昭宪皇后所出,乃朕之心爱,朕今日便将话与你说明白——你等放开手去教,大可殚心教导,倘若把握不准,不妨便往严厉里去,只管放心——朕绝不会责怪你们。
那谙达听着“乃朕之心爱”五个字,心头便猛地跳了一下。
从他的角度看过去,只能看见皇上冷厉的侧脸线条,只有在话音中,才能听出一丝溢出的慈父之情。
雍正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等到她将来长成,自然明白这其中的苦心。
那谙达又低下头道:
路人奴才谨遵皇上旨意,请皇上放心。奴才定然好好教导三公主!
皇帝抿了抿嘴唇,转头吩咐人道:
路人将朕方才谕于尚书房,使那些皇子公主触目警心,咸体朕意勿忽。
众人跪下道是。
皇帝仰头注视着悠然的身影,忽然便扬声道:
雍正然儿……
悠然正玩的听到一声低叱,喝住了马儿,回身展望,笑着道:
路人皇阿玛!
她一头汗地策马奔了过来,咧着嘴就对皇帝笑。
她这一笑起来,秀美的眉目间立刻就有了她额娘的影子。
皇帝看着这张脸,声音不自觉就温软了几分:
雍正皇阿玛今日教授你一些,你跟着好好看看。
悠然很高兴。
路人那太好了,谢谢皇阿玛
于是这对父女一个教,一个学,一直到了天边一轮红日都落下了紫禁城的飞檐走兽。
悠然畅快清脆的笑声,一阵阵回荡在校场上。
骑过马后,父女又吃了一顿温馨的晚膳,待到饭后,悠然带着侍女去她自己的暖阁温习书课。
清朝皇子们被教授的汉学内容,大多在儒学的范围下,又以理学为基础,主要是以《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古文渊鉴》为主。
除此以外,也有先前的帝王圣训,比如康熙的《资政要览》等等,见的都是地祖宗家训,此外,还有《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这种书——要求皇子满蒙汗三种文字兼学。
而公主是不会跟皇子书房房,她们会有专门的精奇嬷嬷教习一般也会学满语、蒙语、汉语等。
但悠然不同,五岁皇帝便亲自带她去了上书房跟皇子们一同学习,皇子们学的她也跟着学,完全就是在当皇子培养。
而请立太子之事,也是隔三差五就会在朝堂上被提起,只是皇帝一直没立。
时光荏苒,悠然渐渐的长大了,变成了一个十五岁亭亭玉立的姑娘,而皇帝年岁也大了,这不,冬季刚过,初春里冷风一吹,他便着了凉,病恹恹的躺在床上不断的咳着。
许是越老越小孩子气,他这会儿嫌药苦了,不肯喝。
这病一拖再拖,病情逐渐加重,急的太医都快以死谢罪了。
路人皇阿玛
悠然匆匆赶来,眉头拧紧,端过一旁放温的药
路人您是自己起来喝,还是女儿一勺勺的喂?
许是这三年秘密帮着皇帝处理朝政,她威仪日渐深重,竟令人不敢直视。
皇帝咳嗽两声,翻了个身往里挪了挪。
悠然见他这小孩气性也是满心无奈
路人皇阿玛,乖啦
见皇帝依旧雷打不动,自己干脆伸手把人拽出来,把药碗递到他嘴边
路人快些喝,不清楚自己多大年纪吗?那桃花白日里不去看,非得晚上去瞧,就连生病了这药也不喝,您老这是想干什么呀?
雍正别再念叨了
皇帝翻过去挥了挥手,三两口把药喝光,又含了块果脯在嘴里。
雍正老盯着朕干什么,折子你批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