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到了汴京城。青秋带着众人,到了她当初买下的那个宅子里面。
还没逛到一半呢,如兰就说,“娘亲,这宅子比咱们在扬州城里的,大多了啊。”
“对啊,就是因为它大,我当时才买下了它,如今看来没买错,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人,的确该要个大宅子。”青秋十分满意这宅子的布置,自己的院子里,足足有五间厢房,这三个姐妹一人一间。还有富裕呢。
盛纮也很高兴。这座宅子,若是现在再买,那价格可就要贵上几倍了。
一行人到了主屋,这屋子自然是给青秋和盛纮这两人住的。
老太太则是要住在后院的屋子里头。
再随意找出两个院子来,分给卫小娘和林小娘也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盛纮去上朝了,青秋在家里,思量起了给几个孩子请教书先生的事儿。
青秋还是如同原剧一样,选择了庄学究。这没什么可看的。
反倒是盛纮那边,可是热闹啊。
“江浙一带的蝗灾,如何了?”官家心里惦记着百姓呢。
盛纮赶紧出列回答道,“已经无碍了。”
“那就好。”官家这话还没说完,就有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儿,站了出来。
一看官服就知道,这是个一品的大官。
“你先退下,免得横生枝节。我还有话要说。盛纮啊。”官家挥挥手,又点了盛纮的名字,那老头儿不甘心的退了回去。
“臣在。”
盛纮又弯腰答道。
“我知道你家娘子经商有道,在江浙一带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如今来了京城,我想封她为皇商。”官家说道。
“臣替拙荆,多谢官家。”
盛纮都要开心的飞起来了。这皇商的册封,虽然很简单,但是意义重大啊。原来因为青秋经商,他没少被那些穷酸们嘲讽。
“还有,念在她功劳重大,封三品诰命,至于封号,下来再定。”官家又说道。
“是,多谢官家。”
“起来吧。”官家挥挥手,册封本就是应该的,当初在东海海边,和倭寇打仗的时候,就差点没了钱粮,就是她给资助的。
这点恩,也得还回去啊。
盛纮可是高兴了,这次回去,青秋也得欢喜的疯了吧。
刚才那个老头儿又站出来了,“天生万物都有枝节,所从何来,无非是繁衍与继承。”
官家听的,那是一脸的不耐烦。
正要挥手下朝,韩琦出来了。
盛纮赶紧往一边退了退,给韩琦让了个地方。
“前日老臣求见陛下于书房,陛下与老臣谈古。再前日,陛下在书房与老臣论画,臣是心急如焚,顾不得体面了。”
“陛下还是早定过继宗室子,为妙。”
两人说着,一起跪了下去。
众大臣跟着,一起跪了下去。一时间,乌压压的跪着一群人。
盛纮就在这一群人中间,头都不敢抬的。
看着眼前这群人,官家只觉得厌烦,自己丧子之痛还没有缓解,哪里有什么心思,去立太子?
官家从龙椅上跳了下来,气呼呼的指着大臣们,大臣依然高呼着,早立太子,才是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