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日本天皇的前世今生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故事  日本天皇   

第二六章:保皇权女主登大位,续皇统小儿封太子(五)

日本天皇的前世今生

对于持统天皇来说,公元694年到公元696年期间,应该是她最舒心的两年。这期间,她住在梦寐以求的藤原京,朝政由能力初中的高市皇子操持,各项朝政措施也有条不紊地实施中,几代天皇追求的政令完备的国家也逐渐成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继续过几年这样的好日子,慢慢想办法顺理成章地将皇位传给自己心仪的好皇孙,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然而,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几年来兢兢业业操持国政的太政大臣,壬申之乱的功勋皇高市于公元696年7月10日挂上了东南枝!

高市皇子的死,仿佛给原本已经平静了几年的朝廷这个大湖里投入了一个硕大的石头,掀起的巨浪震撼到朝廷的每一个人。

首先是持统天皇。持统虽然属意自己的孙子轻皇子,但是为稳定朝局,同时也为了收拢壬申勋贵的人心,无奈之下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要知道,在当时日本朝廷中,这个职位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天皇接班人而设置的。持统这么做不但能达到前面说的两个目的,还能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扶自己的孙子上位。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等自己的孙子轻皇子长大。毕竟,高市皇子挂枝的时候,轻皇子也不过才14岁,还是个孩子。高市皇子一死,打乱了持统的全盘谋划,她不得不剑走偏锋,抓紧扶小孙子上位。

其次是高市皇子的兄弟们。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朝廷对于皇位的继承问题,还没有成熟的制度,也就是说,继承人的位子一旦空缺,其他的皇子都是有资格,也有可能上位的。原本高市在世的时候,大家也不做他想,但是现在位子空出来了,很多人的心眼就活泛了。尤其是没有参加过“吉野盟约”的那些皇子们。他们没有参盟,也就没有信守盟约的心理包袱,更是安耐不住内心的悸动。毕竟至尊无上的皇位诱惑太大了。

最后被震撼到的是一众朝臣。他们操心的是一件事——站队。在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朝臣的站队太重要了。站错队,跟错了人,不但前途有可能暗淡,甚至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但是,如果站对队呢?从龙之功,拥立之勋,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荣华富贵……这真是个大问题。

于是,在高市皇子身后,满朝上下考虑的不是他的身后事,也稍有对他的悼念,大家不约而同地在讨论、争辩、预测、算计……凡此种种只有一件事——谁来做太子,谁来继承皇位。朝野一时议论纷纷,民意汹汹!

持统天皇很头疼,皇子们很纠结,朝臣们很迷茫!

怎么办?

开会!

不胜其烦的持统天皇决定给这件事做个了结,她召集皇族、朝臣们在藤原宫召开了一次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谁来接替皇太子的位子,继而做天皇。

这一开不要紧,积攒数月的各种槽点、意见、建议、要求通通摆上了台面,吵得不可开交。总之有两个意见:父死子替和兄终弟及!

持统当然支持父死子替,因为天武天皇身后原本应该是她的儿子草壁皇子即位,但是因为草壁命薄,没等到即位就挂了,所有持统才不得已登基,相当于代替儿子草壁践位。按照父死子替的逻辑,其后应该是草壁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来即位,这是她最满意的情形。

部分皇子们持反对意见,要求兄终弟及。及时草壁死后,他的皇位(持统暂代)应该由其兄弟们中选任。其中争得最激烈的是弓削皇子。

弓削皇子是天武天皇的第九个儿子,他母亲是天智天皇的三女儿。按照日本皇族血统论来说,他可是最有资格继任皇位的,因为他的父母都是皇族。

朝臣也因为分为两派激烈争辩。

一时间,本该庄严静谧的朝堂变成了乱哄哄的嘈杂菜市场,全无体统。

眼见着两派人争得面红耳赤,稍有不慎就要擦枪走火,上手进行物理交流,一个人陡然起身,大声喊道:父子相传是自神代以来的传统,兄终弟及容易祸起萧墙,必须摒弃!

原本议论纷纷的与会者纷纷噤声,持统向这个人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于是一喊定乾坤,确立了父死子替的策略。风尘不禁感慨,有时候嗓门大也是一种优势!

这个大嗓门的家伙是葛野王,也就是大友皇子的儿子。当年如果朝廷认可父死子替的规则的话,他的老爹也应该能顺利地接过天智天皇的权柄,掌控朝廷,坐稳皇位,不至于和自己的叔叔大海人一通争斗,最后身首异处,死无完尸。

大政方针定下来,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于是根据会议决议,持统天皇的孙子轻皇子于公元697年2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紧紧半年之后,也就是当年的8月1日,持统天皇就迫不及待地让位给皇太子,自称太上天皇(上皇)。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太上皇。而这一年,新即位的文武天皇只有15岁!这幸福对于他来说,来得太突然也太猛烈了些!

持统终于长舒一口气,最难的一步总算迈出去了,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把儿子的皇位顺利传到了自己孙子的手里。

持统又皱了一下眉,新天皇年幼,怎么掌控朝廷,处理国政?没办法,扶上马再送一程吧!

文武天皇即位后,由太上皇和天皇并坐,处理国政,这一套垂帘听政玩得倒是蛮溜!

垂帘听政期间,持统天皇在《飞鸟净御原令》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大宝律令》。公元701年8月,朝廷向全国六道(行政单位)派遣明法博士,向各地官员百姓讲解新法令的法条。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正是年号,这年的年号是“大宝元年”!

公元702年,也就是第二年的“大宝二年”,朝廷向全国颁布《大宝律令》,正式实施。

到此为止,日本终于完成了政令完备的国家体系的建设,也使得从圣德太子肇始的日本政令改革终于完成,这场持续了百年的变革,把日本从一个部族联盟式的国家改造成了一个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统一王朝,终结了蛮荒纷乱的国家形态,从而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实施各项治国政策,也让日本开始逐步走向了强盛。虽然这种强盛只是相对于周边弱小国家而言!

完成了《大宝律令》的推行,持统天皇仿佛完成了老天交给她的使命,一直以来支撑她走下去的精神支柱被猛地抽掉,当年(大宝二年)12月22日,持统病倒,很快就挂上东南枝,享年57岁!

也就在这一年,日本向大唐派出遣唐使,恢复了和大唐中断33年的外交,这次出使主要任务就是向大唐报告两个消息:其一,我们国家颁布了律令,也是一个政令完备的国家了;其二,我们国家不叫“倭国”了, 改名叫“日本”了,我们的君主叫“天皇”,年号“大宝”。

与大唐恢复邦交,或许是持统天皇给日本留下的最后一份厚礼,让日本有了更通畅的渠道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为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如何,持统天皇能再照拂她的国家了。经过一年的殡礼之后,持统天皇的尸身在飞鸟冈火化后,与她的丈夫合葬于大内陵。生不同时,死而同穴,持统和天武这对天皇夫妻共同在这里守望了日本一千多年!

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他们用其姓氏为新京城命名的那个人,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的中央,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才干,施展自己的技艺和权谋,最终将天皇的权力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是风尘万里,一个爱看点历史的新人阿婆主,咱们下次再见!!

上一章 第二五章:保皇权女主登大位,续皇统小儿封太子 (四) 日本天皇的前世今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七章:生不逢时先失马,强扯裙带再得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