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是个乖巧孩子,小小年纪远离家乡,不哭也不闹。若是曹丕,恐连眼神都不会留在自己身上一下,更别提会像这娃娃高高兴兴不说,还一个劲儿往自己怀里钻。金光瑶默默对比起两个孩子,真是哭笑不得。
“先送这孩子回洛阳,叫子庶好好教习他。早些启蒙也算对得起邓灵的信任。”金光瑶吩咐完子澜,脑子里就开始乱想。
这些文武大臣,要怎么去掌控住,才好让他们对自己忠心。金光瑶注视着邓艾熟睡的脸庞,如邓灵邓均这样,拿汉民之前途,拿他们那颗因为对百姓和对汉室的仁心忠心来操纵他们。所以金光瑶有了卫将军,五官中郎将。有了舜国的第一支只效忠自己的军队。更有了舜国广大汉民的支持。
那朝中的重臣呢?那些效忠温氏,唯温氏马首是瞻的重臣呢?他们没真把舜国当做他们的国,只当做一个为官,歇脚的地方。舜国是好是坏他们根本不关心。
为官,歇脚?官眷。金光瑶淡淡一笑,越发温柔的瞧着邓艾的脸庞。答案不是已经在自己身边了么?曹操能为了汉室大义舍弃丕儿,可那些大臣不一样,世家子弟,最好拿捏的就是家族兴衰荣耀一事。而家族兴衰寄于子弟。修仙之人成亲晚,生育的孩儿晚不说,还少。到底是汉朝覆灭下的狭隘做派,覆巢下焉有完卵?那些大臣想把舜国当做歇脚地,想把温氏当做临时依靠。想得美。他要把那些人牢牢绑在舜国这颗大树上。
有了思路,其他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就如当初收降邓灵邓均难,可灵均还是给他做到了。虽然灵均不大恭敬,还时时刻刻威胁自己。可他王灵均手上的一切,都是孤赐予的。
“孤的好灵均。”
桓台是个禁锢人的地方,金光瑶有些后悔拿子桓的字去命名了。可是一开始的设想,是桓也是还。总有一天子桓会回去的,这样想来,好像也不是太难过。
“艾儿,到了。”金光瑶把邓艾从车上抱下来,风景没什么好看的了,还不如早早回洛阳,再去看看曹丕。
邓艾还迷迷糊糊在犯困呢,金光瑶重新抱起他来,轻声道“艾儿,这里就是子桓太子住的地方,他是个很好的孩子,可是身体不好。你长大了也要保护他哦!”邓艾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明白,金光瑶叫子澜抱他去睡觉。
待子庶安排人带聂恕去歇息,金光瑶才道“要对艾儿好好启蒙。就算他将来不能效忠孤,也要他效忠丕儿。”
他要为曹丕培养心腹。子庶明白他的意思,只低头称是。金光瑶顿了顿,问“桓台可有继续送人来?”
他问的自然是那些爱嚼舌根的废人。子庶道“倒是不曾。”金光瑶冷笑一声“看来孤的尚书和司徒没有好好办事。需要孤亲自去揪。”
“王上怎可做这种事!交给属下便是。”子庶急道。
“那些达官贵族的嘴巴可严呢,尚书和司徒抓不到把柄也平常。”金光瑶回身,发现是子澜。
“到底是发现了灵均的子澜。”金光瑶笑道。子庶正一头雾水呢,子澜只好对他说“王上要借丕殿下的事情发作呢,总不能次次都等着桓台送人来割舌头吧?你也要送几个过去,依附几个达官贵族。”
子庶灵光一闪,连忙应道。至于撬动官眷的方法,还是得灵均回来同金光瑶商量。不过当下之急是子季家的势力还在中牟,最好拿来开刀的就是子季家,中牟县衙,还是要早早派人过去。
“子澜,孤记得你封赏了许多官员,你瞧哪个适合去中牟担任知县,并可连同邓灵打压子季的?”
子澜听得心惊“王上,臣倒是有人选。可是若派出的知县连同邓灵打压子季,叫邓灵势力做大,即便质子在手,也难免不是祸患。”
金光瑶道“噢?那么子澜有何见解?”
子澜沉思了一会儿“回王上,不如不打压,只叫三方势力相互制衡。”
中牟离洛阳不远不近,若邓灵邓均提前造反,不止邓艾这位质子毫无用处,恐怕连丕儿也会受到劫掠。金光瑶知道子澜的担忧“若那邓氏要反,是决计不会与孤虚与委蛇的。他们这种人深受周礼熏陶,礼崩乐坏的事情,是不会干出来的。彦纬就是看中了他们这点,才会毫无顾忌的让孤随他一道去招安。子澜,你记住,抓住人心比旁的都要好使。”
子澜点头,金光瑶又道“若那知县相互制衡了反倒与孤不是一条心,反而与子季家私相授受,那么邓灵邓均才会受到危险。殊不知汉朝外戚最主要把持的就是军政大权。军政军政,一定要一体。子季家非打压不可。不必相互制衡,平白浪费时间精力。况且洛阳天罗地网,邓灵也不见得就攻得下。”
子澜点点头,道“臣举荐河东郡吏贾逵。”
“贾梁道爱民如子,精达事机,威恩兼著。他未做郡吏时就敢反抗世家,其气节得河东百姓赞叹,河东百姓都愿追随他。”
“子澜瞧上的,自然都是好的。待中牟安稳后,叫他领豫州牧。”金光瑶道。
“王上是否太过急切?县令一职倒好安排,可豫州牧是朝中重职,中牟事情复杂,那贾梁道都不一定能安稳坐阵,何况豫州牧?”
“重职?呵。朝中那些仙家贵胄,哪一个又看得起彦纬,孤的灵均呢?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一个个怕只盯着孤的王位呢。”金光瑶冷笑道。
伴君如伴虎,子庶与子澜对视一眼,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紧张。
这些仙家贵胄,压制在舜王头上,像把利剑悬在舜王头上“孤到底不是温氏子嗣,这王位,不过是陛下给所有外氏人的示范罢了。自来没有君权神授,那么这王位不过也是能者居之罢了。”金光瑶的语气有些无奈。
“陛下……兴许没有这个意思。”子澜分辩道。
金光瑶知道他们是温氏的仙子,是因为自己提拔了他们二人,所以才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他们到底是温氏的人,心中难免偏私。虽是人之常情,可若在大是大非上,难免不会摇摆。这是大忌。
“若陛下想沿袭周礼,早就有两个王来制约孤了,可直到现在,孤一个外氏,能被封王,不过是因陛下有用。”金光瑶自贬自怜。
这话有些奇怪,子澜和子庶倒是着急“王上怎如此说?王上当年委身侍贼,又把太子殿下带回来制衡曹昂。于温氏实是大功,您哪里不够格封王啊?照我说,储君之位都合该是您的。”
胆大包天。金光瑶笑骂。
不是偏私,只是担忧自己罢了。金光瑶心道。实在忠诚。而并非只有忠诚,能捆绑人的,或许还有利益。
不过金光瑶倒没想到子澜子庶还能因为什么利益效忠自己。子澜整日在舜国挖掘人才,而子庶更是自不夜天起便任劳任怨陪伴丕儿。
还有真心。金光瑶神色一暖,不觉愧疚无比,因为他对身边的心腹起疑。想是对灵均势均力敌的起疑惯了,竟把这心思放在子庶子澜身上了。
金光瑶无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