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溪市动物保护警局
今晚值班时,窗外的流浪橘猫“阿福”又准时蹲在了警局门口的台阶上。它怀里抱着半块被揉皱的面包——是隔壁早餐铺的王阿姨特意留的。我蹲下来摸了摸它的耳朵,它眯起眼睛打了个呼噜,像在说“今天的鱼干,该续上了”。
这样的场景,在林溪市的街头巷尾并不少见。流浪的毛孩子、被遗弃的宠物、误闯人类生活的野生动物……它们用最纯粹的生命姿态,提醒着我们: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命”从来不是割裂的存在。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约定”的好消息——乌邦国正式将每年的4月28日,定为“国家保护动物日”。
为什么是4月28日?
这不是一个随机的日期。三年前的4月28日,乌邦国西部山区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数百只野生动物被困。消防队员、护林员、志愿者用了整整72小时,才将受伤的小麂子、惊慌的小松鼠、甚至还有三只刚学会飞的小猫头鹰从火场里救出来。其中一只后腿骨折的小狐狸,后来被送到林溪市动物保护中心疗伤,如今已回归山林,每年春天都会带着幼崽在警局附近的树林里“散步”——它或许不记得人类,但一定记得,那天的人类,没有放弃它们。
“4月28日,是生命的‘重启日’。”乌邦国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说,“我们希望用这一天,让所有人记住: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保护它们,不是‘慈善’,是我们对自然最基本的契约。”
从“管不了”到“一起管”:乌邦国的动物保护,不只是口号
或许有人会问:“设立一个节日,就能改变什么?”但在乌邦国,这个节日的背后,是一整套正在落地的“生命保障体系”。
比如,法律兜底。乌邦国新修订的《动物保护法》将在4月28日正式实施,明确将“虐待动物”“非法交易”“遗弃宠物”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流浪动物收容所的运营经费由政府全额保障,禁止任何机构以“领养代替购买”为名收取高额费用。
比如,全民参与。乌邦国的中小学将增设“生命教育课”,孩子们会跟着动物保护警局的叔叔阿姨学习如何正确救助受伤的小鸟、如何与流浪猫安全相处;社区的“动物友好驿站”会全面开放,提供免费绝育、疫苗注射服务,还会定期举办“宠物领养日”——去年林溪市就有300多只流浪狗找到了新家,其中一只叫“可乐”的柯基,现在正趴在警局前台啃着磨牙棒,看我们敲键盘呢。
比如,科技赋能。乌邦国正在推广“动物身份芯片”计划,所有宠物犬猫必须植入芯片,丢失后可通过全国联网系统快速寻回;森林里安装了5000多个红外摄像头,不仅能监测野生动物种群,还能在遇到盗猎者时自动报警——上个月,正是这些摄像头,帮我们截获了一伙企图偷运穿山甲的团伙。
在林溪,我们已经在行动
作为乌邦国的一份子,林溪市动物保护警局的每一位民警,都是这份“生命约定”的践行者。
就在上周,我们接到市民李女士的求助电话:她的金毛“布丁”在公园走失,而“布丁”患有严重的癫痫,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立刻调取监控,联动周边派出所,用了4个小时在江边的芦苇丛里找到了蜷缩成一团的“布丁”。当李女士冲过来抱住它时,“布丁”抖着耳朵舔了舔她的手——那一刻,我们都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了。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的“动物救助热线”(林溪市:8765-4321)24小时畅通,我们的“流动救助车”每周走进3个社区,我们的“警营开放日”总会留出一块场地,让孩子们摸摸搜爆犬的耳朵,听听救助猫的故事。因为我们相信:对动物的善意,是人性最柔软的光;而守护这份光,是我们作为“动物保护警局”的使命。
这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4月28日,乌邦国的街头会有鲜花、有标语,会有志愿者给流浪动物系上蓝丝带;但在我们看来,最好的纪念,是日常的每一次选择:
• 如果你遇到受伤的流浪动物,别犹豫,打我们的热线,或者轻轻把它抱到安全的地方;
• 如果你想养宠物,请记得“领养代替购买”,给它一个永远的家;
• 如果你看到虐待动物的行为,请勇敢说“不”,法律会为你撑腰;
•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去动物收容所做做义工,摸一摸那些等待温暖的小生命。
阿福又在门口“喵喵”叫了。我起身去拿猫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它的背上,把毛照成了暖金色。突然想起乌邦国一位老牧民说的话:“动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眼睛里,装着整个世界的温柔。”
4月28日,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开始。
愿我们都能记住: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每一次守护,都是在守护我们自己心里的那片柔软。
林溪市动物保护警局
乌历15年8月23日
(文末互动:你和身边的毛孩子有什么温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前10名的朋友将获得林溪市动物保护警局定制的“爱心宠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