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得知文鸳和皇后打架,还写了折子进宫,说自己教女无方,让贵妃养成了受不得委屈的性子,请皇上降罪。
福临根本没降,还说鳌拜在家担惊受怕了,给瓜尔佳府赏赐了东西。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上的态度,他对瓜尔佳府已是恩宠至极,这显然是爱屋及乌,在皇后和贵妃之间的纠纷中彻底偏向贵妃。
忠于皇上的满洲大臣暗暗高兴。如今天下不稳,他们才不能和蒙古撕破脸。但是皇上爱重出身满洲大族的暄贵妃更胜于来自蒙古科尔沁的皇后,满臣心里自然得劲。
当年鳌拜送女进宫避难,不少人都说太后母子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怎么会护得住他的女儿。
没想到多尔衮在喀喇城骤死,皇上立马亲政,瓜尔佳府眼看着就起来了。这谁不暗暗羡慕,恨不得将自己女儿也送进宫去。
文鸳不用去请安之后,每天乐呵呵的,气色都更好了。福临每天下午都会将她接到乾清宫来。有时候是听戏,有时候是给她看新的话本。
宫中并没有能够管理戏伶的地方,若是要看戏,就直接下旨召宫外的戏班进来。
文鸳最爱南城同乐班的戏,所以福临就隔三岔五地请戏班进来。
文鸳喜不自胜,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乾清宫看戏了。
十月初,福临下了一道圣旨,令叛王阿济格自尽。
去年年底多尔衮在京城外的喀喇城骤然薨逝,他的兄长英王阿济格想趁乱夺权,幸好原属于多尔衮的部下内讧,不肯听命于他,这才捅到了郑亲王这里。
由郑亲王出面,联合其他几位理政王,一同发兵,出其不意地制服了阿济格,这才使得朝廷免于动荡。
他和他的儿子一直被关押在大牢,没有被处置。福临刚亲政半个月,科尔沁就将皇后送来,要和他完婚。
当时他自然不肯,忙于和太后以及诸王贝勒抗衡,实力又不足,考虑得也不够周全,所以便让阿济格父子苟延残喘到了现在。
这一次福临便决心要腾出手来先处置他。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睿王一脉早就已经失了势,无人对这个决定有异议。
阿济格和劳亲无可奈何,只得在天牢自杀了。如今多尔衮一系只剩下豫亲王多铎的后代。
皇上貌似终于硬起了心肠,处置叛臣也毫不手软。郑亲王心中欣慰,但也心生顾忌之情。
皇上既然更有主见了,那他便要开始避其锋芒,以免落得和多尔衮一样的下场。
福临没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又下旨增加了议政大臣的名额,将更多忠于他的大臣授为议政大臣,包括布丹、杜尔德、杜尔玛等人。
他耐住性子,步步为营,为的就是拿回本就属于他的话语权,而不是只能听母后的、听叔王的,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事。
而文鸳常常听他说起朝堂上的事,听到这个也觉得他做得好,靠在他怀里看话本,满不在乎地说:
“反贼就该是这种下场,要是造反了结果不痛不痒的,以后大家有谁会怕嘛。”
她从来没见过杀人和死人是什么模样,说话时残忍又天真。
福临原本和她一样,他比她更多了一份仁慈温厚。可他已经知道什么是杀人和死亡了。
他的手上多了两条人命,完全由他自己做的主、下的令。
有话说:国庆出去人挤人了,所以更新少了,6号回来以后再多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