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前的体检方法,霈霈为她们进行了抽血检查。
在争得前辈宫女的同意下,对她们进行的是静脉抽血,而非指尖采血,这也是为了更加准确地知道潜在问题。
毕竟她们都不年轻了,加之年轻时的辛勤劳作,极有可能罹患慢性病。而许多疾病在初期的时候是很难发现的。
但是她们自己倒显得十分轻松,尤其是掐着她粉颊的南星阿姨,她就满不在乎地说,身体有个头疼脑热,喝一口道观里熬的饮子汤药,就能包治百病。
霈霈不解,这世上还能有这种好事?
原来是道观中有一杂役,学了一方子,不过就是治疗普通感冒之类的药材,并不复杂,熬煮出的汤药他便唤作饮子汤。
对外他号称无论何种病症,入口而愈,且饮用前无须问脉诊治。不过收取非常低廉的价格。
凑巧的是,竟然有人喝了后,不知什么毛病就真好了,于是一传十的,周围地区无人不知,这杂役便在后院支口大锅,每天都锉斫煎煮,来往取用的人络绎不绝。
这包治百病的药的名气也就传开来了。
刀刀顿时笑开了:“哈哈,太好笑了,这不就是骗人的吗,那治好的人肯定是自身的原因吧,和此药一点都没关系的。”
霈霈听到南星阿姨说此时的蓦然怔住,继而点点头,因为她想起了一种存在于古代的特别的算不上医生——福医来。
在医疗条件不佳的古代,治愈力是非常有限的,名医孙思邈就说过,就算是名医来了,治愈率不过五六成。就更别说分配到普通老百姓头上的医疗资源而来。
医人普遍的水平低下甚至有些人不懂装懂,瞎配药,这就导致了民众不太去看病,天然有股抵触心理。
此时便出现福气的说法,这道观里的杂役毫无医术,而且也不知道他的药具体有什么好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其饮子十分有效,这其中很难说清楚,可能是对患者有心理支持的作用。
最后他就被认为是一个“福医”,他的福气表现在引子汤莫名其妙的高治愈率上,越是不可思议,这个“福”字就更显得神秘和不可抗拒。
人们看病就带着“押宝”心理的体现,把希望寄托于运气,万一自己运气好到可以使自己痊愈呢。
但这绝对是不科学的,既然霈霈来了,可不能让引子汤再发挥历史性作用了,首先就要改变这些曾经宫人的想法。
血检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和霈霈猜测的差不离,大家或多或少有慢性病,其中看起来身体最佳的南星阿姨罹患了子宫肌瘤,因为没有做病理,现在还不知道是否是恶性肿瘤,也就是俗称的癌症了。
但是一听时候还要继续检查,她就不乐意了:“我这大半辈子都过得挺舒坦的,真要是去阎王爷就去见好了,别走之前自个儿吓唬自个了。”
有这种想法的宫人比比皆是,豁达到令人心疼。
不知她们曾经经历了什么,对待运命为何能做到如此潇洒。
而此时,有一个宫人道长想起什么,问到:“楚太医,你有没有给北楼的那位问诊过啊。”
一旁的老姐妹连声应道:“是啊,我都差点忘记韦妃……哦不,是北楼的道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