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容完全想不到太后居然还会留下遗诏让玄凌立她为后。
虽然给太后侍疾的那段日子,太后一直对她和颜悦色,宛如一个慈爱的婆母,还一再告诫她与玄凌要一直这么好好相伴一辈子。
可陵容还是没想到太后会留下这么一道诏书。
毕竟她要抢的可是本属于她朱家的后位!
不过对于太后下的这道懿旨,陵容还是欢喜的。
有太后遗命在,朝中反对立她为后的声音自然就没了。
毕竟自古以来都是以忠孝治国,身为一国之君的玄凌更应当以自己为表率遵从已逝皇太后的遗命。
而对于太后的遗命,玄凌显然也很满意,对此他不但没有因废后迁怒朱家,反而还厚赏了朱家,给朱家男子加官进爵,女子册封诰命。
显然太后之所以留下让他册立陵容为后的诏书是为了满足皇帝的心愿,最后弥补一下母子情之外,便是想让皇帝善待朱家。
毕竟朱家如今在朝堂之上并无强劲的势力,没有前朝的男人,再没了后宫的女人,那剩下的只有衰落……
可是朱家这新一代实在没有可堪大用的人了,不说男子,如今朱家最大的那个女儿也不过七八岁,没法入宫……
况且就算是有适龄的女子,只怕也是都不过宫里的宸妃,怕是纯元在世也……
因此太后最后才歇了心思,成全玄凌与陵容。
她知道自己这么做,以后皇帝想起朱家想到的便是朱家的好,不会因为宜修而迁怒朱家……
而安陵容若是有心记得她的恩典,也会善待朱家。
有玄凌和陵容在,至少还可以保朱家两代荣华,至于以后的事,反正她早就看不见了……
作为朱家的女儿,她做的已经够多了。
对于皇帝厚赏朱家的事,陵容面上没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这股不舒服具体体现在,无论是太后、还是曾经的纯元皇后、以及被废的宜修,都曾为了朱家奉献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一生来供养朱家一堆人享受荣华富贵之上。
尤其是朱家的男子全无才能,凭借着妹妹、女儿、姑姑便可享受这些荣华富贵,连她们的死都是供养他的养料……真是令她作呕。
尤其她还得知朱家并不因为太后薨逝和宜修被废而难过,只为下一任皇后不是朱家的女儿而伤心。
可伤心过后,他们又急忙奉承起自己来,言语之间仿佛亲如一家。
玄凌不能明白陵容这样奇怪的想法,不过因着陵容的不喜,他对朱家只有赏赐,并无亲近重用之意。
日后的朱家在朝堂之上定然不会有什么建树,只能做富贵闲人罢了,玄凌加赐朱家的官职也不过是虚职。
眼瞅着自己也要被册立为皇后了,比照着对皇后母家的封赏,作为她父亲的安比槐,也将获得一个承恩侯的爵位。
这让陵容不禁联想起朱家,同样是靠女儿起家,对女儿利用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自己难不成要步皇后太后她们的后尘?
当然不会!
陵容心道:无论怎样太后、纯元皇后、宜修她们自愿为朱家奉献一生是她们自己的事,而她可没有丁点儿要为安家奉献一生想法。
她对安比槐根本没有多少父女之情,她在意的只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若是在安家过得好,她不介意安家跟着她沾光,若是过得不好,她会亲自解决那些碍眼的存在。
而扶持安家,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未来她的孩子也绝不可能娶安家的女子。
……
过了年,太后的丧礼刚办完,甄嬛便“自请”离宫,到甘露寺修行去了。
在太后还未离世之时,甄嬛诞下一女。
甄远道被贬为青州司马,甄珩充军岭南的消息传到甄嬛耳朵里,甄嬛便受惊早产了。
折腾了整整一日,才生下帝姬。
甄嬛想要给帝姬取名“绾绾”,被皇帝呵斥,责骂其不配为帝姬生母。
帝姬的名字也被定为了“静顺”,因起才出生并无封号。
皇帝本想把帝姬交给其他嫔妃抚养,只是之后皇后被废,太后病重,许多事情耽搁了,帝姬便依旧养在棠梨宫。
直到太后的丧礼办完,皇帝才想起甄嬛和她这个女儿。
想到甄嬛曾经进言由端妃抚养温宜,于是皇帝下令将帝姬送到端妃宫中交给端妃抚养。
又令甄嬛自请出宫到甘露寺修行。
甄嬛本是不愿意的,可玄凌的旨意已下,每每见着甄嬛便想起她差点害得自己与陵容离心,因此实难容她。
甄嬛也知母家获罪,自己也被皇帝厌弃,再留在宫里只怕女儿的将来也是落得被君父厌弃的下场,无奈只好离宫。
在离宫之前,她与端妃促膝长谈了两天两夜,只盼她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又恳求沈眉庄和敬妃欣贵嫔之流念在以往情分帮忙看护女儿……
之后便带着崔槿汐流朱浣碧一起出宫。
她出宫那日端妃带着温宜相送,沈眉庄也去送她。
陵容却没有再去多看她一眼,只派人松了一包银子给她,说是多谢她那封信,不然也没有她的今天。
甄嬛听到这句传话,又想到那日皇上气势汹汹地到棠梨宫,不由惨然一笑。
陵容当真好命,终究只有自己是纯元皇后的替身罢了。
沈眉庄隐隐知道陵容和甄嬛是为何反目的,她也后悔没有问清楚便去给陵容送信,之后求见过陵容几回,想要与她道歉,可惜没能见着。
皇上见陵容护得很紧,不愿意让她再与陵容接触。
……
为太后服丧满一年后,玄凌便下令册立陵容为后,昭告天下,并下令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