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的,令妃想到了什么,嘴角挂上了一抹淡淡的微笑,这微笑犹如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和煦。
同时,也蕴含了智慧与涵养。
令妃聪颖又机敏,手底下的宫女也是心灵手巧,蕙质兰心,跟着娘娘的想法一走,就明白了娘娘的意图。
是想从绸缎的材质入手,为两位格格洗清嫌疑。
“奴婢瞧着也是,不过宫内娘娘和格格的布料分发都是内务府一手操办的,娘娘需要奴婢去打听打听吗?”
令妃腊梅,你去内务府查一下这些布料的分发情况,本宫记得这绸缎跟苏州织锦厂的绸缎是一样的,你去拿一下未做处理的锦缎过来,然后再把这绸缎的分发情况拿来......
只要证明漱芳斋压根不存在这种锦缎,那她们身上的嫌疑就能大大洗清了,更重要的是,拿到料子的人才是最有可能陷害小燕子的人。
令妃微微歪着头,恍然大悟的她眉眼间的愁绪也逐渐淡化,她眼神专注地望向远方。
此时的她,宛如一位正在沉思的智者,周身散发着迷人的智慧光芒。
令妃想置小燕子紫薇于死地的人是谁......很明显,不过眼下最需要的就是证据....
令妃能从小小的宫女一步步爬到妃的位置,恩宠不断、子嗣接连的她又岂会是鼠雀之辈,她懂得皇后对她的针对,也知道皇后容不下小燕子紫薇,所以陷害小燕子的人是谁已经显而易见了。
不过她不急于揭露她的恶行,毕竟这没有证据,而且她需要做的仅仅是帮小燕子他们洗清嫌疑,至于追究真凶,那可不是自己这个温柔大度的解语花应该做的。
她是为皇上解决烦恼的,可不是来找麻烦的.......
天刚微亮,皇上便已经醒来,或许是思虑甚重,他也是浅眠睡不好,便起来处理下公文,只是这膨胀的脑子里全都是小燕子他们的身影。
正如令妃所说,他心底对小燕子紫薇还是很宠爱的,他否定了臣子提出的“悬赏缉拿”的建议,而是采用柔和的方式将他们带回,特意强调了不许伤害他们,而不是“格杀勿论”。
皇上自知自己有太多的不忍和不舍,他不能再更多的失去了,何况他本就无心要真的置他们于死地,不过是吓唬吓唬小小惩戒一下他们罢了。
明明知道朕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个性,发了脾气转身就忘了,可他们却把局面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紧张又难堪,也把想要不忍伤害他们的皇上架到了一个下不来的高台上,即便他有心想要放过他们,但这让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怎么看自己呢?
恰逢此时小路子来报,福大人求见,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进宫,希望能在皇上上早朝前第一时间进宫请罪,却不想皇上早早的醒了,如此福伦便直接请示进来了。
皇上福伦拂晓入宫,是不是为了尔康劫狱的事而来啊?
皇上从桌子上下来,背着手看着下面恭敬着跪拜的福伦。
福伦心里明白皇恩浩荡,自己儿子闯下滔天大祸,皇上没有下旨将他们福家收押,也没有派人监视逼问他们,他没有第一时间迁怒福家已是最大的仁慈和宽厚。
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此刻更是因自责与为难而深刻地拧在一起。
额头的皱纹层层堆叠,像是岁月镌刻下的苦难印记,每一道都诉说着他对当下局势的无力与愧疚。
福伦皇上,臣自知我们一家罪孽深重,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和栽培,尔康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臣的不是!是臣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儿子,不过臣也是无可奈何。臣已是半身进了棺材的人,尔泰已经远去蒙古,臣只有尔康这么一个儿子,我们夫妻二人一辈子的希望和期盼都在他身上了,臣老了,现在所盼、所惦念的不过只是孩子的平安健康罢了.....臣自知现拥一切皆是来自皇上,是皇上的赏识才让臣有了今天。臣....臣夹在亲情和信仰之间是进退两难、非常狼狈啊.......臣别无他求,也不敢有多求,如果能用老臣来换回儿子的平安,臣愿意接受一切惩罚......
福伦代替儿子认错,在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恩感谢后,自退一步希望保全儿子的平安。
他的手在空中微微颤抖,似是想要抓住什么,却又无力地放下,像是在试图挽留什么,却又明白一切都已无法改变。
皇上福伦啊.......朕知道你护子心切,所以朕才没有派你去拘捕尔康他们,但是尔康永琪他们犯下滔天大罪,朕是不可能步追究的,现在......朕只能把这群胡闹任性的孩子们抓回来,好好的审问!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皇上的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直线,嘴角微微向下撇,显然是还在生他们的气。
福伦皇上,事到如今,臣知道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但请恕老臣直言,臣以为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根本不可能是动用巫蛊谋害老佛爷的人,他们两位格格的性子皇上是最为了解的,他们敬重皇上深切的爱着皇上,对老佛爷更是尊敬有加,记得那次老佛爷晕倒,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更是亲力亲为的熬药粥,想各种办法为老佛爷排解伤痛,他们爱屋及乌,又怎么会伤害皇上的亲额娘呢?
福伦何况......小燕子紫薇他们都是从宫外来的,完全不了解这些巫蛊,小燕子更是大字不识几个,她坦率直爽,更是有话直说,哪里是那种弯弯绕绕的人,又怎么会想到这些牛鬼蛇神的法子呢?紫薇格格更是柔弱敏感、纯洁美好,平日连宫女奴才都不舍打骂的人又怎么会狠下心伤害她敬重阿玛的额娘呢?皇上......紫薇格格的血脉问题不能仅凭三个小老百姓的一面之词就轻易判定,即便是调查,也应该扩大一些范围不定向的抽样询问,毕竟确切的人是有可能被人恶意盯上收买的.....只有多数的人嘴说得一致,那样才有几分可信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