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本书标签: 现代  人设会崩  写作指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看看诗名。

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了。

屋顶都被风给吹没了。

这人是真惨。

惨绝人寰的惨。

当然也不止茅屋顶被风吹了。

最重要的是屋顶被吹了之后还被别人抱走了。

康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最喜欢里面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惜,现在虽然都全面奔向小康,但这些老一辈却再也没有看见的机会了。

就很悲哀。

之前历史还没学到,现在学到了中国近代史,到了“文革”那儿。

唉。

太难了。中国的近代史真是太难了。

难怪语文书上有个大牛(忘了是谁,评论区求补充)说老了三四辈以后的人就最好不要再执权了。

有时候人就一糊涂,一不小心就《AWM绝地求生》赖华版标配悲惨结局了。

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只是说出了很多人想说的事情。

不要抓字眼啊。

不过到了现在人均收入都挺厉害的了

好像有个叫G什么的榜就是每个国家的人均每年收入,单位是美元。我们中国排进了前10。

政治课上看见的。

毕竟我只是个学生,很多事情都是听别人讲来的,又或者是上网搜。

这些古代诗人的夙愿,终于在我们这一辈完成了。

当然了,我们00后大多现在还在学习哈。

现在出力的大多还是上一辈呢。

等以后10后到我们这个年龄了,也就到了我们这些00后出力的时候了。

话说你们以后高考是想要选理科还是文科(意思就是选历史生物物理化学还是什么的,我想选偏文科一点的,但是我又怕写的字太多,太累,但如果你说我要是选理科吧,我的理科成绩又不好,太纠结了)。

幸好现在我还是初二,还有时间能选。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释

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狠心。对面,当面。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在和你们讨论人生的时候,把注释和译文发出来了。

(狗头保命)。

话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点?

杜甫在诗里面说“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坏了。”

这个孩子是谁呀?

我上网搜了搜,杜甫有两个孩子。

一个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另外一个到了差不多二十几岁的时候也逝世了。

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杜甫的第2个儿子。

就是二十几岁就死了那个。

这个是有历史考究的。

不过他实在是太长了,我决定另起一张,把它复制出来。

给大家看看我家种的草莓。

上周我上学的时候,草莓才有我的大拇指那么大,今周回来他就红了,还多了一个有一点点微微红的草莓。

饿吗?馋吗?

我也是。

虽然它是我种的,但它还没熟。

我妈妈说最红那个大概到周日就可以吃了。

但是不知道里面的芯会不会全熟透。

至于那个有一点点微微红的就留给她们二老吃了。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能分一个草莓,但是我知道这个草莓终究还是要离我而去了。

哈哈哈,开个玩笑。

这棵草莓本身就是他们俩种得多,我只不过是周日回来给他们带点儿肥料,浇一些奇怪的东西。

有我吃就算很不错了。

——我的母亲大人如是说。

上一章 《沈园二首》其一和二,陆游。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续上一章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