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回来了。
各位看见标题了吧?
嘿嘿嘿,你们绝对猜不到我们这章说什么。
上次咱们说的乾隆,这次咱们说乾隆的大爷。
众所周知,咱们最近的影视片里面说的要么是唐朝,要么是宋朝,要么是清朝,而清朝出名的皇帝也就那么的4个。
开国老祖宗以及雍正乾隆康熙这三玩意儿。
『主要是这三玩意儿长得帅,而且后宫又多,而且做的功绩也多,编剧写的那叫一个溜儿哇』
『按我们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叫做:下笔如有神』
只听上面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绕?没关系,我把他们的关系谱给你搞下来。
满清十三帝包括: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基
懂了吗?
没懂的没关系,看下面。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名爱新觉罗·玄烨(满语:ᡥᡳᠣᠸᠠᠨᠶᡝᡳ,穆麟德:hiowan yei,太清:hiuwan yei),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4位皇帝,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2位皇帝,清朝主导中国后第1位掌握实权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年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
对哦,我这一章说的不是康熙呀,我想说的是康熙的诗啊。
…………
『又是被自己蠢哭的一天』
没事没事,现在说还来得及。
咏四面云山
[作者] 康熙[朝代] 清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
菩萨顶
[作者] 康熙[朝代] 清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康熙大爷老高冷了,一辈子就这么几首诗。我挑了两首看着顺眼了,你们觉得呢?
“嵬”读作:wei(二声)或(一声)【多音字】
“衢”读作:qu(二声)
不得不说这两首诗可比乾隆那一朵两朵三朵四朵好得多。
真不愧是印证了一句话:“浓缩的才是精华。”

这两首诗没有啥翻译,所以就不发了。
88了,还有1万字等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