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本书标签: 现代  人设会崩  写作指导     

《题黄鹤楼》李白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今天状态好了一点,可以写诗了。

《题黄鹤楼》唐代,李白。

一船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就感觉这诗特别霸气。

要知道黄鹤楼和鹦鹉洲就该有多重啊,要是换成我,这一拳打过去,一脚踢过去,不是拳头碎了脚裂开了,那肯定没第two个结果。

人李白能一拳一脚把他给砸碎,这得是多夸张的手法。

当然了啊,以上均为作者本人感叹。这首诗真正的历史是这样子的。

李白因何会做这首诗,是因为有一回啊,他跑到了黄鹤楼去撒。【撒在广东话的意思就是去玩】

然后呢,他看见了黄鹤楼,哎哟我去,这楼可真TM漂亮。

然后那叫一个诗性大发,提笔就要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墨宝,写上自己的诗一首。

结果他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诗,自愧不如。

结果就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这诗是不是特别有趣?

而且这诗完全是一读就懂啊。为什么会这样?

Because这是一首打油诗。

打油诗的历史可以说是十分之久远了。

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李白的打油诗可不止这么一首,下面就举几个例子,当然了,我们这次主角还是《题黄鹤楼》,下面的诗只是举个例子就不详说了。

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除了李白的打油诗,其他著名诗人也有很多有趣的打油诗,比如说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这首诗我之前说过了,被我的偶像写了一点在他的书里面,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它是改自于苏东坡的这首诗。

这苏轼我之前也说过了,惨的一批。

善作打油诗的苏东坡,也曾被人戏弄过——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一次为苏东坡逃逗,她反唇相讥,出口成诗。诗云: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以上是在今日头条上面复制来的。

反正也就只是听听而已,不必太较真。

写作文的话也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课外的知识,那样的话既能凑字数,又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当然了,要是你把字写得跟鬼画符似的,看都看不懂,老师怎么可能会给你批个好的分数呢?

当然了,苏东坡心情好的时候写的打油诗还是不错的。在我眼中很逗逼。

打个比方哈。

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

未出堂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

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

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的这诗笑的是苏东坡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

还有特别特别多有趣的打油诗。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到下次再做一个统一的格表。

上一章 6号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统计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