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作为汉庭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九卿。可谓是权倾朝野,许多法令是经过他的手修改订立的。
难怪,朝廷许多大臣与这位“曾经的太子舍人,现在的御史大夫”晁错结有冤仇。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陈述诸侯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并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并下达削藩令。朝中大臣只因景帝宠信晁错,无人敢公开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
没多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这时,景帝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便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惹怒了朝中一批忠臣不满,给他人留下了口实。
看着自己的削藩计划已经有所作为,晁错便想实施下一步计划。突然房门被推开,“你莫不是要寻死吗?”晁错回头看去,竟是自己的父亲,马上走上前去扶他坐下,晁错父亲说到:“我在颍川老家住着,倒也觉得清闲自在,近来听说你在朝中主持政事,强行削藩,外面已经怨声载道。”晁错非但不听取父亲建议,反而力劝父亲!
知道自己无法劝说儿子,常笑说:“强行削藩,刘氏得安,晁氏必危矣!”没多久,晁错父亲就服毒自尽了。
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与袁盎。袁盎说道:“今计独斩错,可平定叛乱”。其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满门抄斩,景帝默认良久,批准这道奏章。
当中尉到晁错家下诏入宫时,晁错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穿上朝服跟随而去。车马在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宣读诏书,腰斩晁错。
就这样“曾经的太子舍人,现在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一时权倾朝野的晁错”便以清君侧为借口,长眠东市街头。
可惜,他身死,还牵连全家满门抄斩。就连,远在东莱郡的同床好友陆恒生也没躲过去。
四十生儿得宁馨,
试教啼看是真英。
五文凤自云间落,
一角麟从天上生。
这时,东莱郡陆氏富商,多年来的夙愿总算是了了。麟儿呱呱落地,喜得那陆恒生乐开了花呀!
此时,一位下人打扮的年轻人赶到。
我从长安晁府而来,要见陆老爷,有要事求见。
快……快,再晚来不及了。
“你随我来,”管家说到。
老爷,这位年轻人要见你。说是晁府的管家。
陆老爷,你是陆恒生陆老爷吗?
陆恒生缓缓说到,“是我”。你说:“这是我家大人御史大夫晁错临走之前给你留的书信,让我务必交给你。”我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大人已经被满门抄斩。“你和他多年交往的书信不小心被下人发现带了出去。恐怕已经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中,他在临行时让您马上收拾东西遣散家丁离开东莱郡。”
来人,陆恒生喊到“给这位壮士一些银两。”这些银两你拿下赶快回去,我会安排好这边,辛苦你赶来通报,去吧!”
晁府管家说到:谢“陆老爷,那我就先赶回去了,你们也尽快走,此地不宜久留呀!”
怀生呀!你是我弟弟,今日哥哥有事相求,你务必答应。嗯嗯,哥哥您说:“马上把你嫂嫂和勇儿带去乡下,御史大夫晁错已死,有人将对我下手,时间不多了,赶快走吧!”哥哥,我们一起走,陆怀生说到。
我不能走,他们要找的人是我。我在这里,你们才能安全。怀生,“把这个玉佩给勇儿带上,告诉你嫂嫂我对不起她。从后面出去,绕道死亡谷,过了竹海就安全了。”大哥……大哥!
陆恒生大喊到,快走。……走
管家,把所有人叫到这里,我有话说。赶快……!
老爷,……老爷!
大家伙都好吧!“今日我陆家遭遇大变故,恐怕命不久矣!吾儿和夫人日后还望大家多加照顾。”这是各位这些年所应得的报酬,赶快收拾东西走吧!
老爷,不要赶我们走。我们哪里做的不好吗?
不能呀!老爷,我们不走。
您对我们这么好,不走。
大家伙,一个比一个激动。“我知道,大家不愿意走,我陆恒生也不想你们离开。今日有仇家前来,恐怕招来了杀身之祸。赶快走吧!去吧……”
这……哎!
咱们都走吧!不要为难老爷了。
走……去哪里呀!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