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狙击手和观察手的选拔中,林奕赢得了杨姝,拿到了狙击手的位置,而杨姝自然就是观察手了。
在后续的交流会上,白灵并没有参与,但在秦观积极争取下,宁檬获得了参与的资格。
龙套继续上次的话题,谁来说一说结合国外反恐实例,阐述大数据在反恐作战中的应用
宁檬各位领导、各位战友,根据国外9.15地铁爆炸案反恐实践来看,通过收集和研究来自情报社会保障、执法机关等不同来源的大量数据,来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侧写,并且加以综合利用,越来越成为国际反恐手段之一,在反恐领域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出重点监控人员将要实施的恐怖袭击事件并做出预警提示,这已经成为未来视频监控发展的目标
听到宁檬的阐述后,在座的各位都觉得在理。
借着这件事他们又讨论了一会儿,参谋长便出了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龙套那我们来讨论一下,瓦西伦市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本次事件经过五十多个小时的谈判,对峙两天后,动用四支反恐特战部队展开强攻,结果造成11名恐怖分子趁乱逃脱,该国特种部队22人牺牲,以上事实暴露了一连串的重大问题,对于是否应该强攻,多年来人们反复的研究和争论,莫衷一是,那么强攻到底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是瓦西伦市反恐指挥官的话,你会怎么做,可以自主选择,这样,支持强攻的站右边,反对强攻的站左边
话音落下,只见在座的各位开始选择站位。
虽然秦观和宁檬都是蓝电的人,但他们却选择了不同阵营,秦观选择支持,而宁檬选择反对。
站位结束后,参谋长则让秦观和宁檬做为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秦观批评这次反恐行动处置不当,我认为是合理的,但不代表对于他们反恐行动发起时间的否定,事实上,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我认为,那个时间点应该而且必须发起强攻,因为当时的情况比较糟,9月3日下午,当地气温高达35度,被劫持的孩子们已经处于绝望状态,而且恐怖分子已经说了,你杀我1人,我杀你25人,对于营救指挥部来讲别无选择,如果不果断决定,后果将不堪设想
宁檬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暂缓行动,或者是傍晚行动会更好,第一,敌人只是在虚言恐吓,他们也许更恐慌,根本就不敢杀害人质,第二,从现场角度判断,当时敌情侦察并不明显,而我方的很多信息已经被地方所掌握,所以我认为应该临时改变打法,这样更能出其不意
秦观当时两声爆炸声已经传来,是人质伤亡的开始,人心已经慌乱,必须果断决定,而且付出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这是在用特种部队士兵的命换取更多孩子们的生命,虽然代价是惨重的,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宁檬孩子是要救,可是那些特种兵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我认为只要科学的决策和部署是没有问题的
宁檬和秦观在这件事的讨论上,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就难以定论,所以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他们也可以在私下自由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