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和忠贞。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寓意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凭着它耐寒的特性,成为了冬季的代表花。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也是非常之多的。 不仅如此,关于梅花的传说更是从未间断。相传宋代诗人林逋极爱梅花,故将其当做自己的妻子。 终生在山林中养梅、赏梅,不曾娶妻生子。 后又养鹤当做自己的孩子,于是便有了梅妻鹤子的故事。
1、梅花公主
相传梅花曾飘落在树下休憩的寿阳公主额间,使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令人心醉神迷。人们认为寿阳公主就是梅花所变化出的仙子与精灵,因此将共处称作是梅花花神。
2、梅花翠鸟
隋代的赵师雄在罗浮山游玩歇息时,梦里见到一位身上带有芬芳香气的女子和穿着一袭绿衣的小童在嬉笑玩耍。待其醒来发现自己睡在梅花树下,旁边有一只翠鸟在啼叫,方知梦中所见女子为梅花。
3、梅妻鹤子
文人雅士都爱梅花,在梅花的花语及传说中还有梅妻鹤子这一说法。据说林逋极爱梅花,将其当作自己心爱的妻子,终身在山林中养梅欣赏起美丽,并不曾娶妻生子,只是又养鹤当孩子,故有了梅妻鹤子的说法。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早梅》
[唐]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唐]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梅花绝句》
[宋]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寒夜》
[宋]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宋]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
[宋]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
[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唐] 和凝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
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宋]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