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一下找的我觉得很好的大神甄嬛传解析,我不是原创不是原创不是原创)
甄嬛传中华妃比浣碧恶毒多了,为什么讨厌浣碧的人比讨厌华妃的多很多?

CathyWonderland
设计师/独立撰稿人/法学分裂生 原创作者
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的哲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
1.华妃和浣碧首先给人的资源定位就不一样。
年世兰生于将门、身份尊贵无比、家族权力财富均可敌国、备受哥哥与皇上的宠爱、常年居于仅皇后一人之下的妃位、哥哥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无论三教九流或是何等公卿世家,听到年府都要畏惧三分。华妃是真正的将门大小姐。她所消受的一切让人觉得都是意料之中的理所当然罢了。
浣碧呢?小姐的身子丫鬟命。甄府本身就不如年家势力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哪怕亲爹甄远道的官职在朝廷中还算体面得脸,浣碧也只是普通的朝廷命官家中一个普通的贴身侍婢。甄嬛曾说:“这丫头,本来也是冤孽”。浣碧作为一个罪臣私生女,在别人看来,她身为下贱、安安分分的服侍主子才是她应该做的事。
这是华妃的第一高,浣碧的第一低。
2.华妃和浣碧的一明一暗
华妃有了以上顶级的资源配置,等于默认把一干人等都置于了弱鸡的角度。如果她性格骄横跋扈、蔑视他人,这也是观者可以推测到的。人们潜意识里会觉得:华妃气焰嚣张又如何?她有骄傲的资本和底气,不过是顺势而为也。况且华妃做的恶事都是曹琴默出谋划策的缘故。她本人其实坦荡大气、忠贞刚烈、真心错付、一切的恶毒都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潜意识里人们会觉得华妃是在行正义之师、捍卫最可贵难得的情义。在这险恶的大环境里,她的人格就像透过门缝照进黑暗的一丝阳光,恣意光明、磊落明艳,与后宫性格狡诈阴狠的各路人物背道而驰。
而浣碧,拿到的资源配置低,在观者眼里本就是该安分卑微的弱者。但长姐如此厚待于她,她还不安分。甚至不惜通过出卖情义谋求翻身农奴把歌唱。她是上位者,而且是非常自私、不择手段的上位者,基本上这种人都是没人喜欢的。无奈浣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了很高的志向却施展不开,事成之前还要继续委身在丫鬟这个身份里。浣碧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大众,有着小人物的悲哀和局限。她不能放纵任性、不能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像华妃一样仗着后台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她每一步都走的极其克制小心,连同真正的人格也被身份环境所压抑。我们看到的只是浣碧不得已的表面。当察觉了浣碧的野心和不甘,会觉得她这个人猥琐、心术不正。
华妃在明,浣碧在暗。华妃为情,浣碧弃情。华妃的任性和她娘家地位成正比。浣碧也想显摆(穿安陵容浮光锦、勾引皇上时可看出),但是她的爱现和她本人地位成反比。
华妃是我们理想中的优越世界,浣碧是我们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沼泽泥潭。
这是华妃的第二高,浣碧的第二低。
3.华妃轰轰烈烈,浣碧求而不得
华妃一开始爱的是皇上,最后死也是因为皇上。她从一而终,人品贵重。她追求的是与皇上真正的夫妻之情,并不看重名位和荣华富贵。皇上因为甄嬛进言,延缓了华妃协理六宫之权,华妃火冒三丈,最后消气只是觉得皇上在年羹尧建功之时封她,有因为她哥的缘故。倘若延缓了再封她,才是因为真真的夫妻之情。最后知道是皇上的欢宜香害她一直不孕,华妃悲伤过度、直接决绝就死。她这一生都是为情所困、做人十分纯粹。
浣碧是长姐有的,她也想有。长姐得皇上宠爱,她也跑皇上面前出风头。没遇到果郡王之前,爱情对她并不重要,她整天琢磨的是翻身和爱现。而后来爱上果郡王后,她一门心思想嫁给他。哪怕对果郡王可能还是折磨,她只想得到果郡王。只要她这个人跟了果郡王、得到了这个位置就行了。本质还是自私。而且甄嬛和果郡王已然凌云峰定情,她明面上是解长姐小像之围,实际上也存了嫁给果郡王的私心。不然长姐所爱,你怎可忍心夺去???不过,浣碧对爱情的领悟和层次也就止步于此了。她不懂也不管什么心有灵犀的夫妻之情,只要得到人就好了。
这是华妃的第三高,浣碧的第三低。
4.人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华妃恶毒,浣碧恶毒,但是后宫中哪个人又是正大光明的清白之身呢。如安陵容死前对皇上所言:“至于狠毒嘛,在这后宫之中,谁没有狠毒过”。华妃是恶人,后宫中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华妃这种明烈的个性在掌权之时,对一些阴狠小人的惩罚有时还大快人心。比如经典桥段赏夏冬春一丈红,夏冬春资历尚浅但为人轻狂,就是需要华妃这样名正言顺的狠角色去制衡她。甄嬛安陵容何尝不是心机婊,华妃怒言“贱人就是矫情”,一语中的。富察贵人怀孕牛逼哄哄,华妃调侃“得了个孩子跟揣着个元宝似的,到底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齐妃仰仗三阿哥作威作福,华妃说三阿哥呆呆笨笨,要是把一番孝心用在功课上也让皇上少点心事了。祺嫔入宫仗势欺人,华妃讽刺祺嫔和自己当年入宫没什么两样,迟早登高跌重。华妃的恶,在后宫一团污秽的反衬下,倒多了几分正直和光明之感。华妃是真小人,浣碧是伪君子大军的其中之一,自然华妃讨喜一些。
5.华妃的由高到低,浣碧的由低到高
华妃在我们的原生印象中,是尊贵的娘娘。她这一生从入王府时的明艳活泼到最后的伤心欲绝,一直是在走下坡路的。有一篇文章曾研究华妃和甄嬛,说华妃作为反派最后是用牺牲生命来表明自己所捍卫追求的温情,而甄嬛则是一路牺牲了所有的温情,只为迎来最后胜利的曙光。华妃虽败犹荣,甄嬛虽胜却也终究落得高处不胜寒的下场。华妃之死令人震撼痛惜。她更像原本就有条件去该获得什么的人,却只是因为痴心一片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但她终归成全了己志,为了爱,绝望献身。
浣碧呢?她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想往上走的。一路以来心神不定,不安分守己。什么都想要,什么又都看不清。她深知自己二小姐的身份,心高在所难免,换我也会不甘心身为下贱。但是她上位的方式令人不齿,要么趁虚而入,要么偷偷摸摸,要么心怀叵测。有这样的心,又没这样的能力,目标和追求也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一辈子都没活明白。她像是没什么条件、本不该获得多余恩惠的人,为了活不明白也没看透的功利场,去不择手段害人害己的小角色。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鸟人》(Birdman),运用的就是伊卡洛斯的典故。

伊卡洛斯困在地宫,因为披上翅膀越飞越高,却因为过于接近太阳而烧断了双翼,从空中流血坠落而死。
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为了来这人世,我舍弃了双翼。为了离开这人世,我寻找飞翔”
华妃就是为了离开着人世寻找飞翔的角色,而飞翔时的翅膀是什么?是她对爱情的向往。人世令她绝望,她选择赴死去成全对爱的追求。华妃因为过于执着靠近于太阳(爱情),最后被太阳(爱情)烧了个粉身碎骨。
浣碧呢?浣碧是为了来这人世舍弃翅膀的角色。她的太阳是长姐对她的一片苦心和情义。浣碧为了在这人世中站稳脚跟,不惜背弃情义,只为找到立足之地。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远远的离开太阳,降落于凡尘俗世。

华妃烧毁双翼时在想什么,这个答案也只有她能体会
华妃是从反派最后慢慢显露正派,浣碧是从正派慢慢心生邪念走向反派。
这其中还有期望管理的作用: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妓女去上大学是励志,女大学生去卖淫就是自甘堕落。
可见这种错位影响也是受了期望管理的干扰。
——最后注明一点:( 鸟人和伊卡洛斯的典故折射的社会现象远不止如此。用鸟人来说明华妃浣碧这些角色实则大材小用。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再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