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家人带着丰厚的见面礼,出现在金陵毓家大门前。近乡情怯,虽然来前已经写信通知过父亲和大哥,电话里不便说的,在信中已经略略交待,毓如抱着彦儿,站在大门口迟迟没有勇气登上台阶。
门房听见门外有汽车和说话声响,出门看见大小姐回来了,赶紧跑进去通传。
少顷,毓老太爷和大老爷、夫人、少爷一起迎了出来。信中得知毓如曾经受过的委屈和现如今的状况,毓家上下已对宋亦轩生有一份好感,再看到本人相貌俊朗、温文尔雅,与毓如郞才女貌,很是般配,老父亲和大哥一颗惴惴的心都安了下来。
宋亦轩不用她介绍,很自然的扶她上前见过父亲和大哥大嫂,一家老小都很热情自然的接了他们回家,仿佛他们原本就是一家人,没有半点生疏,毓如悬着的心落了地。
几天相处下来,宋亦轩的知书达理,尤其是对毓如和孩子们的关爱体贴,与陈佐千天壤之别,老父亲已经非常喜欢这个新女婿,对两个孩子也非常宠爱。
大哥跟宋亦轩更是一见如故,两人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谈为人处事和经商之道,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能得到父亲和大哥的理解和认可,毓如觉得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小孩子愁养不愁长,一晃小名彦三岁了,生得虎头虎脑,家里一堆人围着,养得白白胖胖。
孩子可以脱手了,毓如觉得闲得慌,想找点事做,她想起了在陈家老宅带徒弟办秀房时候。
北方女人大多不擅女红,她每每带儿子出门,儿子衣服上绣的各色的图案,都会吸引女人们喜爱和羡慕的目光。
经过再三考虑,她向宋亦轩提出想再办个绣房:“亦轩,彦儿渐渐大了,家里有这么多人看着,我也没什么事,我想像以前一样办个绣房,教刺绣、卖绣品好不好?”
“那怎么行?以前我们没有成亲,你不想受我帮助,想自立,我不能反对。”宋亦轩想也没想,立刻反对:“现在你是我夫人,怎么能再让夫人吃那个辛苦,孩子们知道了也不会同意的。”
“你先别急着反对呀,先听我说嘛。”毓如挽上宋亦轩的胳膊。
“好好好,先说来听听。”毓如难得的撒骄,让宋亦轩招架不住。
毓如把她观察的市场情况一一分析给他听,最后说:“有我和阿珍,很快会带出一批徒弟。飞浦现在商行学习,我想让他带着宝儿回江城一趟,让宝儿去联系我的徒弟们,老宅还在,江城可以设个加工点,这样我的徒弟们也有了工作。”
“夫人颇有商业眼光,不过为夫有言在先,夫人闲来玩玩就好,不许累着。”听她说的很有道,宋亦轩由衷的夸赞她,不过答应的仍很勉强。
“老爷放心,没有重要的事我尽量不出面,我带着阿珍和宝儿只负责带徒弟、验货,买卖还是飞浦他们去做,柜面再请个掌柜盯着。”见他松口,毓如自然满口答应,还不忘主动在他脸献上一记香吻。
得到她的回馈,宋亦轩宠溺的捏了捏她的下巴,搂住了她。
经过飞浦和宝儿的走访,徒弟们都为绣房能重开高兴不已,稍作准备,江城的绣房即投入工作。
半年后,在宋亦轩的顶力帮助下,宋氏商行旗下的“茹夫人”绣庄开业。
“茹夫人”绣品在这北方城市一经问世,其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绣工立刻受到妇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客似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