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物危险等级分类
安然级 (Serene Class - SRN)
内在威胁极低且高度可控。在标准收容下几乎无风险,异常效应通常微弱、被动或无害。收容失效可能性极低,使用基础收容,低安保,以研究理解为主。
临阈级 (Threshold Class - THR)
存在明确、可预测的危险性,但在收容措施下被有效限制。收容失效可能导致局部损害(人员伤亡、设施破坏、信息泄露),但通常可控且不会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危险但可控制,处决非首选。
崩源级 (Cascadia Class - CAD)
具有极高破坏力与快速扩散/连锁反应特性。收容失效极可能导致大规模灾难(结构性破坏、生态崩溃、引发其他异常失控),重新收容极其困难且代价巨大。持续收容的风险极高,收容区要求常备ACU快速反应。研究目标优先转向寻求安全处置(无效化/永久放逐)方案,收容失效是最高优先级事件。
裁灭级 (Abatement Class - ABT)
经评估,其存在对人类社会/现实稳定构成不可接受的终极威胁,且无法找到安全可靠的长期收容方案,组织启动并成功执行“最终处置协议”(Final Abatement Protocol),通过物理摧毁、维度放逐、概念解构等手段,使其异常效应被永久性消除或隔绝至无法影响基准现实的状态。该等级是处置行动的结果状态,而非事前评估。
终殛级 (Terminus Class - TRM)
确认对人类社会/现实结构构成存在性威胁,且所有已知手段均无法实现长期有效收容。组织已裁决必须将其彻底毁灭或永久放逐,但当前技术或资源限制导致“最终处置协议”未能成功执行或无法执行。该异常处于待处决但尚未成功的状态,维持其临时收容是最高优先级且代价巨大。
无相级 (Eidolon Class - EDL)
其本质与威胁等级无可能被可靠评估(信息匮乏、认知干扰、超越理解)。可能从无害到灭绝级不等,或呈现无法归类特性。
如何判定异常等级:
判定异常等级通常需要经过TE(技术运维)主导与R(研究人员)监测
I.基础压力
在标准化收容环境中施加压力,通过检测异常稳定性,被动效应,能量波动
II.临界压力
通过人为制造收容缺陷,扩大异常接触范围,对其模拟攻击态势
III.湮灭压力
在模拟高危环境下对异常施加压力
判定逻辑:
安然级(SRN):在标准收容环境压力下无自主活性或效应微弱
临阈级(THR):效应可控,突破后自限
崩源级(CAD):快速扩散,连锁反应,突破难以逆转
裁灭级(ABT):处决成功但代价巨大
终殛级(TRM):抵抗湮灭压力并尝试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