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感情,你更喜欢叫他全名

BGM——辞·九门回忆

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清朝灭亡,整个中国如同一盘散沙,动荡不堪。
阮尽欢的父亲是掌管当时北平的掌管者。但阮尽欢喜欢的人蔡徐坤却是一个热血青年,抗战积极分子
那时的阮尽欢热爱和平,她想要跟蔡徐坤一起,一样做个抗战的人。可在当时那个年代,谁又能呢?
因为阮尽欢的一次疏忽,在父亲面前无意中说出了蔡徐坤和一群热血学生的请愿游行计划。于是计划还未开展,学生们便遭到了军方的残酷镇压。
结果就是蔡徐坤受了重伤,带头的三个学生被抓,好几个女生牺牲

阮尽欢得知到蔡徐坤受伤的消息后陷入了巨大的悔恨中。她去医院看望蔡徐坤的时候被愤怒的学生们拦在了门外
她在家里坐立难安,内疚和懊悔不断的在折磨着阮尽欢,但又无法去找蔡徐坤,只好提笔给蔡徐坤写下了一封又一封道歉信
信中言辞恳切,真诚,焦灼之情也显露无疑。但阮尽欢一直没有收到蔡徐坤的回信。直到后面阮尽欢写信都透露一种绝望的心情
是她让这一切变得物是人非
没等来蔡徐坤的回信,却等来了父亲要带着全家逃离到国外的消息。于是,阮尽欢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写下了最后一封信,约蔡徐坤在梧桐寺见最后一面。
梧桐寺梧桐树下,最后一面,愿你能来。——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初九 阮尽欢执笔亲书
阮尽欢在梧桐树下等了好久都没能等到蔡徐坤,带着无尽的悔恨和遗憾,登上了去往大洋彼岸的轮船。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陌生的世界,或许有生之年,她再也没机会见到她爱的那个人,也再也没机会跟他说一声“对不起”
阮尽欢不知道得是,蔡徐坤赴约了,但是没有去见阮尽欢,只是躲在角落里默默看着阮尽欢
“为什么不去见见?”
蔡徐坤沉默不语,他很想冲到阮尽欢的面前抱住她,说不怪她,亲口说我爱她。可他不能这样做…他还有使命,接下来的路很危险,他不能让小姑娘跟着自己

现在的梧桐寺已经成了一个免费的公园。原先的梧桐树还在。
古树今犹在,不见故人来
蔡徐坤用半生的奋斗证明了文弱书生也可以救国。蚍蜉也能撼大树。千千万万的同胞在他们的努力下,过上了安宁祥和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大声喊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正式成立”
1950年,年仅三十岁的阮尽欢去世
听说阮尽欢去世的时候嘴里一直说着对不起,可蔡徐坤终究没能听到,她也没能见到蔡徐坤最后一眼。阮尽欢就带着遗憾离开了
如果阮尽欢不是北平掌管者的女儿,蔡徐坤不是抗战积极分子。再如果……可哪有那么多如果啊
我们总是在这样那样的漫不经心中错失许多的珍贵的机会,等到最后那条因遗憾而形成的天堑时就再也无法弥补时才后悔莫及
就发现你做错了一件事当你弥补时,你发现你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
没有人知道她的故事,没有人知道那个时候十几岁的她在悔恨中接连寄了那么多心,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一次的失落,又一次一次的坚持。最后又带着遗憾离去

番外篇:抗战积极分子蔡徐坤✘北平大小姐阮尽欢
在某一天,某个地方会有一封复古的牛皮纸信封,繁体字落款的时间,文绉绉的词造句的信出现
正如,古树今犹在,不见故人来
在临走前没见到自己喜欢的人最后一面……是多么的痛苦
或许到最后,阮尽欢可能觉得蔡徐坤不见自己是觉得他只是他路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波折
他或许早就忘记了,曾经有一个很喜欢很喜欢他的女孩在求得他的原谅
在人们看起来无聊的信件,其实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