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八点,美食街上车水马龙。雨还在下,却挡不住梁城人下馆子的热情。梁城一到夏季便炎热潮湿,家里头是待不住的,空调也嫌闷,都爱到外头纳凉。老人们喜欢搬上小凳子聚到巷口摇着蒲扇吹一吹穿堂风,新社区的住户则涌向花园广场。城内几个湖泊和江边是乘凉的最佳去处。年轻人躁动些,好呼朋引伴,聚在露天大排档里吃烧烤喝啤酒,大汗淋漓才痛快。梁城美食也多,地方特色的湖鲜野味、江鱼野菜、点心小食……一样样试下来,一两个月也吃不完。
美食街位于江边。夜幕落下,霓虹灯亮。“江鱼馆”“小龙虾”的灯牌五颜六色挂满夜空。店员涌上街头招徕顾客。蔡音鸢停好车,阵雨停了。龙虾店的服务员正在门口摆放露天桌椅。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坐外头。刚下完雨,江风吹着正舒服呢。蔡音鸢点了三大盆麻辣小龙虾,又点了莲藕排骨汤、青椒炒藕带、香干炒茼蒿、萝卜炖鱼头,外加一堆烧烤………
小秋拦道
同事秋“别点多了,待会儿吃不完。”
小冬笑说
同事冬“是出差发奖金了?这么大方。”
蔡音鸢说
蔡音鸢“吃不完可以打包嘛。”
请同事吃饭要是菜点少了,挺尴尬的。
同事夏“何必呢。就这些够了。”
蔡音鸢“噢。”
蔡音鸢合上菜单
蔡音鸢“那就先点这些吧,过会儿不够再加?”
同事夏“行。”
众人围坐一桌,平日工作时交流挺多,但私下聚会少,此刻大眼瞪小眼,互相傻笑,空气安静了几秒。
小冬提起话题
同事冬“梁城开放落户政策了,这下房价又要涨了。”
沈蓓补了下口红,轻松道
沈蓓“从来没关注过房价。”
同事春“你当然不用关注了。还是你们本地人好,有房子,工资想怎么花怎么花,什么都不愁。”
蔡音鸢摇头
蔡音鸢“本地人也是买不起房的。”
同事秋“你不用担心啦,我们这批新记者里,就你实力最强,升职加薪是早晚的事。”
蔡音鸢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沈蓓把口红扔进香奈儿包包里,抬头问
沈蓓“点饮料了吗?”
蔡音鸢“嗯,两扎西瓜汁。”
很快上了小龙虾,大家戴上手套大快朵颐。小夏吃人嘴软,夸赞
同事夏“说实话,《战前·东国记》是真好,我特喜欢看。小鸢,我以前就发现了,不管是你写的稿子,还是你做的记录,看着挺普通,却总吸引人想看。”
同事秋“对,还总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蔡音鸢微微一笑算作应答。沈蓓问
沈蓓“蔡音鸢你是学新闻的吧?”
蔡音鸢摇头
蔡音鸢“不是。我学历史的。”
龙套“啊?”
大家都挺诧异。他们的专业大部分是传媒相关专业,就连沈蓓的专业也跟国际新闻部大有相关。
沈蓓“我们部门还招历史系的?”
蔡音鸢“我读书时喜欢写点儿随笔短文,给梁城卫视旗下的报社投过稿。”
龙套“哦。”
众人恍然大悟的样子。
同事春“看来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难怪文章写得好。”
小夏咬着虾肉,道
同事夏“小鸢一看就是文青,话少又安静,没事儿就抱着书看。”
同事冬“蔡音鸢太内向了,可以再活泼一点。”
蔡音鸢解释
蔡音鸢“我不内向啊……”
就是很多时候并没什么想说的。
沈蓓“在东国待那么久,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沈蓓问。当初领导也安排了她去前线,她怕打仗没敢去,留在国内做局势分析。现在看宋冉拍摄记录到那么些鲜活的故事,也有些眼馋。
她问
沈蓓“那边局势动荡,蛮乱的吧。”
蔡音鸢“有时会遇到小偷。别的危险……就没有了。”
蔡音鸢停了下,想到了那天,那个男人。
一想到他,便有一段心情涌出来。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画面。他的迷彩服,半指作战手套,他的眼睛。但她不想说。一句也不想跟任何人提起。就好像有一天忽然看到一本很好的书,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好到你只想一个人私藏,不愿跟任何人分享。
小龙虾有些辣,她吃得鼻尖冒汗。街道上还是湿漉漉的,几十米开外,江水奔涌。有一会儿没起风了,空气闷热而潮湿。蔡音鸢望了眼远处,黑色的江面上闪着点点灯火,是路过的航船上的灯光。小夏问沈蓓
同事夏“你昨天一整天干吗去了?”
沈蓓迟疑了一下,说
沈蓓“去江城采访了几个军人。”
《战前·东国记》太火了,沈蓓趁机向领导提议说加一些对撤侨军官的采访,宣扬一下正能量。领导自然同意。
小秋闻言,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蔡音鸢的腿。蔡音鸢正吃着小龙虾,嘴巴周围全是红油,抬起头拿一双乌漆的眼睛看小秋。
同事秋“……”
她也不知蔡音鸢是不懂,还是装不懂。
小秋干脆自己问沈蓓
同事秋“是这次去东国参加撤侨的军人?”
沈蓓“……对。有一部分是从江城军区抽调去的。”
梁城江城相隔四小时车程,在同一个大军区。小秋故意问
同事秋“你怎么突然想到采访他们呀?”
沈蓓十分坦然
沈蓓“他们刚好负责东国中部几个城市的撤侨,经历了些小惊险,蛮有采访价值的。”
蔡音鸢“啊!”
蔡音鸢捏虾壳时用力过猛,虾壳里的麻辣汤汁一下喷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眼。
小秋赶紧给她递纸巾。蔡音鸢擦了两下,眼睛还是睁不开,想问沈蓓详情,可眼睛疼得厉害,匆匆跑去洗手间冲洗。回到座位上时,正好听到沈蓓说
沈蓓“………叫罗战,是他们政委,长得挺帅的。欸,男人穿军装是真帅。我就喜欢军人。”
罗战。
蔡音鸢一愣。
这会不会就是awen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