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蝉鸣声声入耳,闭门羞以貌,寻寻觅觅亦切切,但闻雨声得吾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朝暮暮又念念,披衫添足奈何恋,不胜欣喜。
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悲秋综合征,容易在秋天因景色萧瑟而产生凄凉、苦闷的感觉,我喜欢秋天,同时我也享受这种感觉。
又一中秋之日,和七月一起登山望月,写下了《登山楼》:
今闻语,道中秋,夜登高山楼。
席地坐,望明月,月圆引乡愁。
此处不胜寒,另有蛙虫缠脚之感。
但愿人事皆长久,得偿所愿。
给我们班长也做了一首藏头诗,他快转学的时候。“李是我们一转眼的风景”却始终是风景。还给他用写作文的形式写了一篇送挚友的信,叫他不要忘记我,多年以后希望还能再见,要保持联系之类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情感真的太单纯了。
那时候他总是找我玩,时不时打一下我的头,气得我追着他在教室转圈圈,怎么也追不上。他还跑出教室了,我一边追一边骂,骂完了才发现班主任站在我后面。班长不知道笑得多开心,当时觉得尴尬至极,现在想起来是满满的回忆。
后来有一次在饭堂碰到林老师了,他居然过来跟我们同桌,我们大家说了一声林老师好准备离开去找别的座位,他居然叫住了我,你兰潇你过来坐,我当时吓得连饭都不知道怎么吃了。
他说他最近也看了鲁迅的书想和我交流一
他说他最近也看了鲁迅的书想和我交流一下,我暗自得意,幸得我看完了全集。他居然还问我同样的问题,怎么看待鲁迅先生,现在我可有话说了。我说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鲁迅他们那个年代好穷,肚子都填不饱,我强调了吃人肉这个事。我解释说原来他们说的吃人肉是封建礼教的吃人,不是真的要吃人的肉,我还看了一眼林老师,他好像没有要纠错的意思。我继续说要是我认识他我就去帮助他,在那个年代他不怕死敢说话,他就是中流砥柱,我一直觉得会说话的人一定要多说,不会说话的人就少说,一定让别人都听到他的声音,传承下去。后来又觉得鲁迅先生之所以如此成名,可能还是他生处在那个年代需要有人出来发声,成就了他的现代中国的圣人之名。我又看了一眼林老师,他示意我接着说,我说他更像是我们的老朋友,我喜欢看他的阿Q,我也理解子君,祥林嫂是我的意难平…,他突然开口问道为什么祥林嫂是你的意难平,我犹豫了一下,好像跟整个事情没什么联系,他会不会觉得无趣。
我说因为我们隔壁村也有一个像祥林嫂的可怜人,突然没了孩子,后来就疯魔了,正常的时候对人笑一笑,不正常的时候就到处乱骂人,逮着谁就骂谁,她那声音可响亮了,我在这边村都能听见。我小时候见过她正常的样子,穿着也整齐,就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