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还未完全败落,翻着初秋的一点雅黄,却还残存盛夏的墨绿,康熙自塞外返回京城。
九月,康熙制定平定西藏碑文,在碑文中赞颂十四阿哥领兵平乱以来的功绩。十月,胤禵因西北军务一时没有取得更佳的进展,奉命回京述职。
十四阿哥要回来的消息霎时传遍宫廷内外,朝堂内文武百官人心激荡,暗自揣度康熙给十四阿哥的最大赏赐是否就是那把龙椅。
十一月,十四阿哥满载盛誉回到了阔别三年的紫禁城。康熙下令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率领内大臣出郊迎接。
德胜门外号角长鸣,军乐高奏,罡风浩荡,四行一眼望不到头的旌旗猎猎飘过。
嘚嘚的马蹄声和沙沙的脚步声带着地面的振动传来了,大将军王披甲骑在纯白骏马上出现在众人视野里。除了诸王贝勒,礼部司官领衔率众官员,和驿道两旁百姓齐刷刷跪成一片高呼:“恭迎大将军王回京!”
十四的脸庞被西北的风沙吹蚀磨砺变得更加棱角分明,眉目间神色倔傲威厉,板紧着脸望着前方,俯视乌鸦鸦的跪迎人群,和立于万人中央的胤禛。
十四跳下马虚扶起领头官员,百官平身。
“十四弟此次西征劳苦功高,可为大清立下了大功!”三阿哥拱手道。
十四和三阿哥言来语去敬候一番。
胤禛淡笑着开口道:“皇阿玛已经在宫里等候你归来多时了。”
乾清宫。
“胤禵,你能看出来罗卜藏丹津包藏的祸心,断然拒绝他带兵入藏的无理要求,只允许他协助派兵,措置有方,实有经国之才!”康熙端坐在龙椅上,满脸欣慰的笑容对十四称赞道。
即使心里有数,站在旁边的胤禛眉头情不自禁微微皱起,令他忧烦的不是康熙夸赞十四的话,而是提到的那个名字。深邃的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和硕特旁系、固始汗的孙子,青海罗卜藏丹津在‘驱准入藏’时站在了清军的一边,但他实际目的是打算在赶跑准噶尔人后光复和硕特汗国,统一青藏高原。
这与康熙要把西藏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朝廷最后决定不对罗卜藏丹津加以封赏,反而出于制衡的目的把一个与他一向不和的侄子察罕丹津册封为亲王,共领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自恃功高,得不到封赏罢了反而被制裁,这一切都让他怀恨在心。于是雍正元年,趁康熙驾崩十四回京奔丧时,在青海起兵发动叛乱。
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主角从头到尾只有十四阿哥一个人,百官举杯向他表示庆贺。十四荣耀光芒万丈,嘴角逸出几丝笑,他苦心竭力,奋斗多年终于站到了这个位置上。
前世胤禛立在众人中目睹着刺眼的光芒,笑容变得苦涩,心里一瞬间惧怕他这一刻的荣耀就此永远盖住自己。
现在胤禛觉得无关痛痒,迎上十四投过来的目光后,随性举杯隔空敬了他一杯。
为什么?为什么他还能如此漠然不动?像一个冷心冷面,没有情感的人!十四看够了他的装模作样,捏着酒杯的指节泛白,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