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尽管鱼玄机名传千古,但因其非官宦显要,正史官文终不能留下片纸只字,其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另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和《全唐诗》等书中还存留有相关的断章短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志对鱼玄机之记载资料均甚少,故于其之研究多在其诗。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诗作现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诗》有收录。
马珏(1910—1994),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一九一〇年出生于东京。 马珏是北大教授马裕藻的长女。据吴组缃先生回忆:“上世纪20年代,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皇后’,名满北京九城,燕京、清华的校花不免‘粉黛无颜色’的愧感。”
陈圆圆(1623―1689[24],一说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妈收养,姨夫姓陈,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明代歌妓,是“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所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陆小曼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元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 史称阴丽华以美貌著称,刘秀尚未发迹时,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阴丽华崩逝,年六十。同年二月,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性格恭谨俭约,“少嗜玩,不喜笑谑”。有贤后之名。
郑旦,别名郑儿春秋末期越国美人。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居浣纱溪东。美艳绝伦。 越王勾践自吴归越,卧薪尝胆,誓灭吴国。郑旦与西施同被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用以迷惑吴王夫差。郑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
孝成赵皇后(?—公元前1年),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号飞燕,本名赵氏,别名赵飞燕、赵宜主、孝成赵皇后[独创“掌上舞”“踽步”。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 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帝太后赵姬(?—公元前228年),真实姓名失载,“赵姬”这一称呼始见于《东周列国志》,故史学家称呼她为赵姬。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 赵姬是赵国豪门之女,起初是吕不韦的姬妾,后被献于秦公子子楚,生子嬴政,遂被立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赵姬擢升为太子夫人。秦孝文王一年(公元前250年),赵姬的丈夫继承了王位,赵姬遂被立为王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7年),赵姬母凭子贵,被立为王太后。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姬崩,谥为“帝太后”,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茝阳(芷阳)。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女,汉族,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于中国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称赵四小姐。 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副部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2000年6月22日上午11点11分,赵一荻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中文名赵一荻,外文名Edith,别名香笙、绮霞、赵四小姐、赵媞、赵多加
贺双卿(1715~1735年), 江苏金坛人,清代女诗人,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 贺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一说七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 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一说沉江而死,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施夷光,别名西施、丽姬、西西、西子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虞姬(?-公元前202年),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一说姓虞)。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时,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本名虞,别名虞姬、虞美人、虞妙弋
萧观音(1040年6月17日[1]—1075年12月23日),辽圣宗耶律隆绪外孙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生太子耶律濬。重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1055年12月25日),册萧观音为皇后。由于谏猎秋山而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汉宰相张孝杰、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萧观音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也有诗作,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
萧菩萨哥,仁德皇后(983年—1032年),萧氏,小字菩萨哥,睿知皇后萧绰弟弟萧隗因之女,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二任皇后。 萧菩萨哥十二岁时入宫,统和十九年(1001年)被封为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深得辽圣宗的宠爱,为辽圣宗生下两子,但都夭折。开泰五年(1016年),辽太祖皇后述律平后代、北府宰相阿古只五世孙女萧耨斤生下儿子耶律宗真(辽兴宗),由萧菩萨哥抚养。太平十年(1031年),辽圣宗病危,遗命以耶律宗真继位,萧菩萨哥为皇太后,萧耨斤为太妃。此时萧耨斤得意忘形,自立皇太后。萧耨斤上台后,排除异己,诬陷萧菩萨哥参与谋反。重熙元年(1032年),萧耨斤趁辽兴宗春季射猎之机,派人逼令萧菩萨哥自杀,享年五十岁。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辽兴宗追谥萧菩萨哥为仁德皇后。与萧耨斤共葬于庆陵。
萧绰(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萧绰为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选为贵妃,五月册立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萧绰开始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统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萧绰主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在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同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谥圣神宣献皇后。次年,葬乾陵。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谥睿智(一说睿知)。 本名萧绰,别名萧燕燕(小字),萧太后(民间称谓)
萧瑟瑟(?—1121年),本姓大,小字瑟瑟,出身国舅大父房,萧瑟瑟在姐妹中排行第二。姐夫为贵族耶律挞葛,妹妹则嫁给副都统耶律余睹。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妃子,封文妃。
苏小小,相传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歌妓,生活在钱塘。苏小小其人,史料均无记载,其身世亦不可考,她的形象是建立在文化记忆与文学想象中。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 之后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文人们的诗文、词曲、笔记中。就唐代诗歌来说,先后提及或吟咏苏小小的就有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权德舆 、张祜 、李商隐 、罗隐 、温庭筠等,明朝的张岱笔下也描写过苏小小,众多诗人从不同角度对她倾注了丰富的情感 。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人,生于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幼能文,擅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本名费氏,别名慧妃、贵妃
耶律弥勒是萧拱的妻妹,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 海陵王使礼部侍郎迪辇阿布(萧拱)至南京(开封)召之入京。迪辇阿布是弥勒的姐夫,在接弥勒入京途中,与她私通。及入京,迪辇阿布的父亲仲恭为燕京留守,知道儿子与弥勒私通,很为儿子担心。果然,海陵王召幸弥勒,发现不是处女,大怒。将弥勒逐出宫,以示惩戒。
羊献容(?-322年),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尚书右仆射羊玄之之女,先后为晋惠帝司马衷和刘曜的皇后。 羊献容出身泰山羊氏,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八王之乱时期,几经废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尊奉为惠帝皇后,居于弘训宫。永嘉之乱(311年),汉军攻陷洛阳,羊献容被俘,被刘曜强纳为妾,刘曜即位后,立羊献容为皇后,深受宠爱,先后生下三子。 光初五年(322年),羊献容去世,谥号献文皇后,葬于显平陵。 本名羊献容,惠皇后、献文皇后
绿珠(?―300年),生于双角山(位于今博白县)下,西晋歌妓,石崇的宠妾,中国历史上著名美女之一。梁绿珠
管道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吴兴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南宋景定三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年),封魏国夫人。 管道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苻训英(?~407年),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山尹苻谟之女,昭文帝慕容熙的皇后。 苻氏容貌美丽。元兴元年(402年),苻训英与姐姐苻娀娥同被慕容熙纳为妃,苻训英封贵嫔,苻娀娥封贵人。慕容熙对苻氏姐妹很是宠爱。 元兴三年十二月二十日(404年1月18日),慕容熙立苻训英为皇后。苻氏姐妹都很漂亮,慕容熙对她们言听计从,行刑论赏之事没有不听从她们的。苻娀娥死后,慕容熙更加宠爱苻训英,为她兴建奢华宫殿。苻训英曾在夏天想吃冻鱼,在冬天又要生地黄,慕容熙命有关主管官吏想办法弄到,弄不到就处死。 义熙三年(407年)四月,苻训英去世,慕容熙非常悲伤,曾一度昏厥。慕容熙命百官为苻训英痛哭,又将嫂子张氏杀死陪葬,让公卿以下官员直到士卒百姓,都全家参加营建苻训英的陵墓“徽平陵”,使国库积蓄花销殆尽。由于苻训英的送葬车驾太高大,因无法出城,便拆毁北门出去。不久,慕容熙被杀。 义熙四年(408年),慕容云将慕容熙与苻训英合葬徽平陵。
碧玉——中国古代美女,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晋代汝南王司马亮的妾。 孙绰应司马亮之请,作有《碧玉歌》两首(据王运熙《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其二: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难,回身就郎抱。 梁元帝《采莲赋》 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缣。 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 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盛姬,西周人,嫁周穆王。《郡国志》启:五鹿,故沙鹿,有沙亭,周穆王丧盛姬,东征舍于五鹿,其女叔㛗届此思哭,是曰女㛗之丘,为沙鹿之异名也。 甲戌年(公元前947年)嫁给周穆王为妃到戊寅年(公元前943年)去世,与穆王做了五年的夫妻。
王敏彤(1913年一2003年2月28日),本名完颜童记,满洲镶黄旗人。其父立贤是军机大臣崇厚之孙,因此又称立童记。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贝勒毓朗二格格恒慧之女。 身为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是末代皇帝溥仪皇后婉容的表妹。 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也养成了温婉的性格。一生极爱溥仪,却因婉容的原因不得不割舍,她不想破坏婉容与溥仪的美好生活,不愿伤害任何人。 这位文静而优雅的女士,一生命运多舛,身受变革时代的漩涡拖累,背负着传统家族过多的负重,几次婚姻的机缘,都被错过了,终生未嫁,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
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1056年),西夏景宗李元昊之情妇,西夏毅宗李谅祚之母,权臣没藏讹庞之妹。曾为西夏大将野利遇乞之妻,野利遇乞被杀后入宫,得到元昊宠幸,皇后野利氏逐她出宫为尼,仍与元昊幽会,生子谅祚。在元昊遇弑后被尊为太后,辅佐儿子。后与情夫宝保吃多已一起被暗杀。 没藏大师、没藏尼
梁红玉,生卒年不详,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去世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 梁氏原为京口妓,后结识韩世忠,梁氏慧眼识才,以身相许。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并被赐爵禄,由此开创了后世功臣妻给俸制度。 梁氏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但因金军最终还是脱逃,梁氏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举朝为之震动,再封杨国夫人。从此名震天下。 绍兴五年(1135年),韩世忠进官少保。同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韩世忠原配秦国夫人白氏(李心传所撰私家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误作秦国夫人梁氏)去世。白氏去世后梁氏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梁氏随夫出镇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夫人梁氏也亲自“织薄为屋”。梁氏去世后被朝廷赠为邠国夫人。追赠制文中感叹梁红玉和韩世忠“富贵莫终于偕老”。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梁红玉生卒年和籍贯尚有争议,《辞海》、《中国军事人物辞典》等辞书主梁红玉生卒年和籍贯不详说。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为歌妓,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和《尺牍》等。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别名柳隐、杨爱、杨影怜、河东君、蘼芜君,字如是,又字蘼芜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
杜陵阳(321年-341年4月17日),一作杜陵,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镇南将军杜预曾孙女,尚书左丞杜锡孙女,丹阳丞杜乂之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杜陵阳美貌出众,知书达礼,咸康二年(336年),被晋成帝司马衍聘娶为皇后。咸康七年(341年),杜陵阳去世,时年二十一岁,谥号成恭皇后,葬于兴平陵。
李裹儿, 安乐公主(?—710年7月21日),小名裹儿,生于房陵县(今湖北省房县),唐中宗李显的幼女,母亲是韦皇后。初适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中宗复位,韦后与三思私通,把持朝政,公主亦恃势骄横,纳贿授官,墨敕斜封授之,时称“斜封官”。崇训死,改嫁武延秀。欲拥韦后临朝,以己为皇太女,乃合谋毒死中宗。后临淄王李隆基起兵,韦后及延秀、公主皆被杀。
李祖娥(生卒年不详),赵郡柏仁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上党太守李希宗次女,母为博陵太姬崔幼妃。 出身于赵郡李氏,北方世家大族。容德甚美,成为其父李希宗的掌上明珠。为丞相高欢所看中并为次子,当时还是太原郡公的高洋聘娶为妻,明媒正娶成为太原郡公夫人,以后地位更是步步高升。高洋建立北齐后,册立为皇后,生北齐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和长乐郡长公主高宝德。高洋死后,长子高殷既位,尊母为皇太后。乾明政变后,高殷被废为济南王,李祖娥迁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武成帝高湛继位后,遭武成帝高湛淫乱,并怀有身孕。后又生女不举,因此遭到高湛严重鞭笞,儿子也为高湛杀害,遂入妙胜尼寺为尼。 北齐灭亡后,作为皇室俘虏押入关中,直到隋朝建立后才得以返回家乡赵郡,从此以后,史书上没有了她的记载。 可贺敦皇后,李太后,昭信皇后。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歌妓,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交好,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追捧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睹芳容。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有说法是,李师师后来进入宫廷并被宋徽宗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也有说法是,李师师从未进过宫廷。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关于李师师的下落有多种说法,其下落成为了千古之谜。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金世宗完颜雍的皇后,金显宗完颜允恭的母亲。金章宗时,因避讳金太祖谥号中含有“昭德”二字而改谥为明德皇后。
戈小娥,元顺帝淑姬,宫中七贵之一,因皮肤白晳而又微微透红,又称“赛桃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十二花神之三月花,代表是戈小娥。
息夫人(生卒年不详),妫(gu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区),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 息妫省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胆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在楚国别都穰邑(今邓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修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之绝胜。 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被尊为“平安神”,如今依然是河南省息县的地域形象名片。 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如今河南信阳息县依然有桃花庙。
红拂女,出自唐人小说《三十三剑侠传》中的《虬髯客传》,是杨素家中的歌妓,本姓张(张出尘),江南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风尘三侠”之一。 红拂女是李靖的红颜知己、结发之妻。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 红拂女一直是中国古代“奇女子”的代表,清代《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赋诗赞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 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一说被杨广下令斩杀)。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姜若兮
阳阿公主(?—?),西汉公主。阳阿公主曾经在府中教养赵飞燕和赵合德。后来赵氏姐妹被汉成帝所宠幸,经历与卫子夫相似。
叶赫那拉氏(1582年—1616年),史称叶赫老女,女真族,孝慈高皇后堂侄女,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叶赫那拉氏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预言说:“可兴天下,可亡天下”。 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她的一生注定因叶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砝码。先后几次被许给不同的男人,却都没成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嫁于蒙古贝勒巴噶达尔汉之长子莽古尔岱,因叶赫那拉氏成婚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婚龄(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已经是祖母级呢),因此,她在史书上被称为“叶赫老女”。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叶赫那拉氏病逝。
小周后(950年-978年),名不详,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死于汴京,小周后不久亦与世长辞。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有才情,曾创作《击蒙小叶子格》一卷,是叶子戏规则的早期记录。
小乔(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国色美女,桥公次女,名将周瑜的夫人。 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乔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中赞美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乔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二乔”闻名于世。
宣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之妹,封宁远公主,母施姬。 隋开皇九年,隋朝平灭陈国完成南北统一后,陈氏与其他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大兴(今西安),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 文献皇后独孤氏在世时,隋文帝的后宫罕得进御,唯有陈氏能够得到宠幸。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进封贵人,专房擅宠,掌管后宫,隋文帝病危时封其为宣华夫人。 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驾崩后,宣华夫人按制出居文帝别庙仙都宫,之后被隋炀帝再度接入皇宫,岁余而终,年约二十九。在历史上,宣华夫人作为“仁寿宫变”的女主角而出名(一说为容华夫人)。
客(qiě)氏,又名客巴巴,河北定兴人,客氏原为定兴县侯巴儿(侯二)之妻,明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 明熹宗继位后,赐婚客氏与魏忠贤,使他们成为“对食”夫妻。天启七年,明熹宗无子而逝,其弟明思宗即位后,籍没宦官魏忠贤及客氏。魏忠贤自杀,客氏被笞死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 客印月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bumbutai,蒙语意为“瓶子”,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即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科尔沁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女,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嫔,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被册封为庄妃。期间生有三女一子。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为“昭圣皇太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尊祖母布木布泰为太皇太后。后定徽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布木布泰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昭西陵。雍正、乾隆累加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布木布泰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虽未垂帘听政,但在顺治帝登基后辅佐幼帝,追论多尔衮,辅助康熙帝擒捉鳌拜、巩固皇权及平定三藩之乱、察哈尔布尔尼叛乱中都起了一定作用;并从行政上提出一些有利于安定、恢复发展生产及统一的建议。这对于清初政权的巩固,统一及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史书《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称之为孙尚香。 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夹在两国之间。她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是有名的侠女。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枭姬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领袖的妻子称为元妃)。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的全称和简称方式,妺喜应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妹”的“妹”字字形相似,且在《庄子》等作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作“妹喜”。 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妲己(生卒年不详),己(妀)姓,字妲,有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据《国语·晋语》记载: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妇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奇皇后(?—1369年?),高丽幸州(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人,元惠宗(顺帝)第三任正宫皇后。在元朝的正式称呼是“肃良合氏”(“肃良合”即Solonga,为蒙古人对高丽之称呼,故也有史料称为“高丽氏”),蒙古名完者忽都(Öljei Qutug,意为“有福有寿”)。 她是高丽官员奇子敖之女,早年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进入元宫,蒙受惠宗宠爱,诞育其长子爱猷识理达腊。至元六年(1340年)被立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宫。至正十九年(1359年)以后与爱猷识理达腊谋逼惠宗禅位,最终引发元廷内战;另一方面,她的娘家被高丽恭愍王肃清,她怂恿儿子发兵问罪高丽,反被击败。至正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二日(1366年1月13日),她被册立为正宫皇后。两年半后,随夫北逃,下落不明(一说1369年卒)。
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 武则天在其御制文章《臣轨》中盛赞文母太姒善于治理政事,太姒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唐瑛(1910年-1986年),民国名媛,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胪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机要秘书。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身材苗条,衣着前卫。她毕业于上海教会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中英文兼优,能唱昆曲,还会演戏,曾主演过《少奶奶的扇子》,1935年秋,唐瑛在卡尔等大剧院用英语演出整部《王宝钏》。唐瑛花样年华嫁给了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婚后夫妻性格不合,于1937年离异。不久之后,嫁给中国的留学生之父容闳的侄子容显麟。1948年唐瑛去了香港,后来移民去了美国。1986年在美国纽约病逝。
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葬于懿陵,史称大周后。 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并搜寻五代时已失传的《霓裳羽衣曲》,改订为新曲。周娥皇与后主感情甚笃,李煜曾为其创作《书琵琶背》、《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诗词,及其去世,又作《昭惠周后诔》、《挽辞》以纪念,为后世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形象。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hairanju,满语意为爱惜的、怜爱的)。清太宗皇太极之妃,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 天聪八年(1634年)嫁给皇太极,眷宠不衰。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与西宫大福晋娜木钟同为平妻,赐居“关雎宫”。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下令大赦。但此子未来得及命名便早夭了。崇德六年(1641年),海兰珠逝世,年三十三,谥曰“敏惠恭和元妃”,葬于清昭陵。海兰珠薨后,皇太极恸甚昏迷,思慕不能自已。始薨及葬,外藩朝鲜蒙古皆遣使来吊祀。
华阳夫人,库狄氏,唐朝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的继室夫人,武后召入宫,拜为御正,封为华阳夫人。
刘娥,章献明肃皇后(名不详,民间相传为刘娥),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 宋自开国以来,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的八大王赵元俨(后世艺术形象“八贤王”的原型之一)为避刘娥锋芒,佯装疯癫,称病不朝。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宋代之后,随着《狸猫换太子》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
冯皇后,生卒年不详,五代时期后晋石重贵的皇后,其父邺都副留守冯濛。
冯小怜(?—58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 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577年,北齐灭亡,冯小怜与高纬被周军押解到长安。同年,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宠爱。宇文达妃李氏,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中伤李氏,几乎将李氏害死。 北周外戚杨坚杀害宇文达后,又把她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就令她自杀而死。
兰陵公主元氏,本姓拓跋,河南洛阳人。北魏时期公主,孝文帝元宏之女,宣武帝元恪二姐。 早年下嫁宋王刘昶次子、员外散骑常侍刘辉。公主性格严妒,与驸马争执不断。清河王元怿和胡灵太后得知,判处离婚。 公主复婚。然而双方再起争执,刘辉将怀胎的公主重伤致死。
苻娀娥(?~404年),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容貌美丽。后燕昭文帝慕容熙的昭仪,中山尹苻谟之女,后燕皇后苻训英的姐姐。 元兴元年(402年),苻训英、苻娀娥同被慕容熙纳为妃,苻训英封贵嫔,苻娀娥封贵人。慕容熙对她们言听计从,行刑论赏之事没有不听从她们的。 元兴三年(404年)七月,苻娀娥去世,苻娀娥谥号愍皇后。
苻氏(生卒年不详),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后凉大臣吕宪之妻,容颜美丽。其夫吕宪死后自杀,年仅十五岁。
毛皇后,毛氏(?~389年),武都郡(今甘肃省陇南市)人,氐族。前秦时期皇后。河州刺史毛兴之女,高皇帝苻登之妻。 毛氏容貌美丽,擅长骑射。太初二年(387年),毛氏被册封为皇后。太初四年(389年),毛皇后率众抵抗后秦,杀伤后秦兵甚众,因寡不敌众被后秦俘虏,不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