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教,中国明代神妖小说《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所创立之教派,又名昆仑教,“阐者,明也。”为阐明大道之教。掌教大老爷为老子,教主为元始天尊,网传副教主为燃灯道人,门下早期大弟子是南极仙翁,另有福德之仙云中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阐教
来源出处 《封神演义》明代小说
别名 昆仑教
创派者 老子、元始天尊(掌教师尊)
早期门人 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
二代门人 广成子、赤精子等十二上仙与小弟子
三代门人 杨戬、哪吒、雷震子、土行孙、韦护等
由道入释 燃灯、惧留孙、文殊、普贤、慈航等
分类 明代小说
阐教来历
阐教是鸿钧道祖门下三友之一元始天尊所创(一友太上老君、二友元始天尊、三友通天教主)。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封神演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最宠信的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开辟之意。《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韩康伯注:“阐者,明也。‘’
阐截结局
自从封神大劫过后,阐截二教各有死后封神者,其中阐教只有十一名被封神者(申公豹、萧臻、邓华、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韩毒龙、薛恶虎、龙须虎),七名肉身成圣者(李靖、哪吒、金吒、木吒、杨戬、雷震子、韦护)。而姜子牙、武吉此二人留在人间得享人间富贵,一生尊待周朝武王姬发。
而阐教玉虚宫最终大获全胜,其教派不灭且仍旧继续传承待进,且参战的千余名门人弟子仍就存活(除了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叛徒)、殷洪(叛徒)、韩毒龙、薛恶虎、龙须虎八者),姜子牙后来也就顺理成章公布封神榜,成功亲封三百六十五名天庭正神,不论善恶好坏都先后受封为神,负责各守本职,司掌各行各业的运作,万物有序造福众生,为世传道成就上苍。在元始天尊座下的玉虚十二弟子之中,有四名仙人最后入西方教。
一般洪荒仙侠文中会把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称为十二金仙,他们在封神大战中全部渡劫成功,造就了一段传奇。但十二金仙只是洪荒仙侠文中的说法,在《封神演义》中并没有十二金仙的说法。《封神演义》中把这十二人称为十二代弟子,而不是十二弟子,可见他们十二人在身份上可能也是有区别的。但作为元始天尊的弟子,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根行深厚,可以成就仙道。那么为什么说他们深厚呢?
阐教十二代弟子包括赤精子、广成子、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这十二人中有被道化的释教大能四人,分别是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和慈航道人。惧留孙是过去佛之一的惧留孙佛,其他三人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这四人在释教当中也是响当当的角色,说他们根行深厚都是小瞧了他们。
那么剩下的其他人都有什么样的背景呢?阐教首席大弟子广成子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神仙,曾经向黄帝传道,做过黄帝的老师。《太平广记•老子》篇中说:
“(老子)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
可见广成子和赤精子其实都是老子的化身,而老子在封神世界中可是道家三圣之一,所以广成子和赤精子的根行自然深厚,能够成就仙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圣人的化身而不能成就仙道是不可想象的。
十二弟子中还有一个人可能是老子的化身,那就是道德真君。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上老君另一个称号是道德天尊,与道德真君的道号相近。道德真君手中有一件法宝叫作五火七禽扇,扇子一挥,神火尽出,与西游中金角大王手中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道德真君很可能是根据道德天尊构造出来的,可能是老子的化身之一。
灵宝大法师一看名字我们就能想到他是道家三清之一的灵宝天尊的化身。道家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封神世界中道家三圣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所以很多人认为通天教主就是灵宝天尊。
从通天教主的表现来看也确实像灵宝天尊的化身,碧游宫掌教通天教主弟子的一大特点就是法宝多而且威力强大,符合灵宝天尊的设定。如果是这样,那在封神世界中灵宝天尊就分化成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截教掌教通天教主,一个是阐教十二弟子之一的灵宝大法师。所以灵宝大法师也是圣人化身之一,根行深厚成就仙道也是应该的。
剩下的四人分别是太乙真人、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和道行天尊。太乙真人的来历有些脉络,他是根据道家大能太乙救苦天尊构造出来的。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作为道家的观音菩萨他救苦救难,他的地位自然是极高的,所以太乙真人的根行也相当深厚,成就仙道也不是问题。
黄龙真人的根行深厚就有些牵强了,他出身龙族,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他曾经帮助过大禹治水,立下功德。但元始天尊收徒十分严格,所以黄龙真人应该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并没有表现出来。黄龙真人在封神大战中的表现也不佳,行为挺嚣张,但战果太惨淡,不是被虐就是在被虐的路上。不过黄龙真人阳神大成,自身的修为还是足够高的,只是法宝不给力,所以处处受制。
玉鼎真人在封神大战中的表现并不突出,但他有一个好徒弟杨戬。杨戬在阐教三代弟子中可以说是实力第一人,能够教导出杨戬这样的弟子,玉鼎真人的实力可见一斑。但玉鼎真人名声不响,也没什么特别出色的法宝。他战斗力比黄龙真人强,曾经被元始天尊指定为诛仙四剑之一的掌控者,在万仙阵中大杀特杀,是覆灭截教传承的得力战将之一。
道行天尊在十二弟子中几乎是一个透明人,但他也被元始天尊指定为诛仙四剑之一的掌控者,在万仙阵中大杀特杀。可见道行天尊也是被元始天尊十分看重的。道行天尊的弟子韦护十分出色,是未来的释教护法韦陀,所以道行天尊与玉鼎真人一样,师父名声不显,但徒弟众人皆知。
道行天尊比较特别的是他的道号中有“天尊”两个字,这两个字可不简单,与元始天尊的称号相近,所以道行天尊的根行应该比十二弟子中的那些真人根行还要深厚。所以道行天尊能够成就仙道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搞不好人家未来还能成为圣人呢。
阐教十二弟子中有九位是有强大背景的,剩下的三人玉鼎真人、黄龙真人和道行天尊有两位的徒弟十分出色。只有黄龙真人显得有些单薄,在十二弟子中有些格格不入。
1:玉鼎真人
常言道: 名师出高徒。看其徒弟杨戬实力,就知道其本人能力非同一般。道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懂九转玄功。杨戬一身法力皆由他所授;
2: 清虚道德真君
道场:青峰山 紫阳洞,弟子:杨任、黄天化、白云童子。法宝:混元幡、八棱亮银锤、飞电枪、五火七禽扇、莫邪宝剑、攒心钉、收标花篮。坐骑:玉麒麟、云霞兽。
相关战绩:凭借混元幡施展缩地之术帮黄飞虎躲避闻太师追杀;破红水阵杀王变;派遣徒弟杨任下山,破吕岳瘟黄阵。只在三霄娘娘手中败过一阵。
3:惧留孙
道场:夹龙山 飞云洞,弟子:土行孙,法宝:捆仙绳、指地成钢符咒、如意乾坤袋。
相关战绩:其破地烈阵,擒拿赵江;西歧擒拿土行孙;佳梦关擒申公豹;汜水关二擒余元。也曾败于三霄之手。
4:太乙真人
道场:乾元山 金光洞,弟子有:哪吒、金霞童子,法宝:乾坤圈、混天绫、风火二轮、九龙神火罩、两根火尖枪、金砖、阴阳双剑、火枣仙酒、宝锉、佩剑、隐身符、豹皮囊、八卦龙须帕。
法术:起死回生术(莲花化身)、灵符秘诀、可隐可现之法等。令哪吒其复活,还传授哪吒“三头八臂”的神通、变化术及隐身灵符口诀等法力。
相关战绩:其乾元山杀石矶,用九龙神火罩把石矶烧回原形;破化血阵杀孙天君。
5:慈航道人,后佛道双修,现在的观世音菩萨
道场:普陀山 落伽洞,法宝:清净琉璃瓶坐骑:金毛犼(金光仙所化)
相关战绩:其破风吼阵,杀董天君;战菡芝仙,破风袋;破四象阵,收金光仙;联手文殊、普贤,斗平金灵圣母。败在三霄之手。
6:文殊广法天尊
道场:五龙山 云霄洞,弟子:金吒、白云童子,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捆妖绳、扁拐,坐骑:青狮(虬首仙所化)
相关战绩:其破天绝阵,杀秦天君;设计擒拿马元;破太极阵,收虬首仙;决战万仙阵,联手普贤、慈航,斗平金灵圣母。败于三霄之手,是昆仑十二仙在九曲黄河劫数后最早恢复实力之仙。也是昆仑十二仙中拥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纯粹靠本身法力来渡过神仙杀劫。
7:普贤真人
道场:九宫山 白鹤洞,弟子:木吒,法宝:吴钩双剑、长虹索、太极符印,坐骑:白象(灵牙仙所化)。
相关战绩:其破寒冰阵,杀袁天君;破两仪阵,收灵牙仙;决战万仙阵,联手文殊、慈航,斗平金灵圣母。此仙法力高深、悟性、根行也是极好。他是昆仑十二仙中拥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也纯粹靠本身法力来渡过神仙杀劫。
8:广成子
道场:九仙山 桃源洞,弟子:殷郊,法宝: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方天画戟、仙豆、紫绶仙衣、扫霞衣、诛仙剑。
在道教史上赫赫有名,其曾经是轩辕黄帝的授业恩师(故被尊称为人皇帝师)。
相关战绩:其破金光阵,打死金光圣母;桃花岭上吓退闻太师;佳梦关前,打死火灵圣母;三谒碧游宫,将龟灵圣母打回原形;诛仙阵用番天印,将多宝道人打翻。在万仙阵祭起诛仙剑,屠戮截教门人弟子。
9:赤精子
道场:太华山 云霄洞,弟子:殷洪,法宝:阴阳镜、水火锋、紫绶仙衣、戮仙剑。
相关战绩:其三战落魂阵,破之,杀姚天君;燕山脚下打退闻太师。也曾经完败于赵公明、三霄、乌云仙等仙人之手。也不敌阴阳镜在手的徒弟殷洪。
10:道行天尊
道场:金庭山 玉屋洞,弟子: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韦陀菩萨),法宝:降魔杵、盛粮米斗、绝仙剑。
相关战绩:其两次被赵公明打、三霄抓。不过从后来元始天尊派他去取绝仙剑可以看出,元始天尊对以这个徒弟还是很疼爱的。
11:灵宝大法师
道场:崆峒山 元阳洞
曾败于三宵之手。
12:黄龙真人
道场:二仙山 麻姑洞,法宝:双剑,坐骑:仙鹤。
相关战绩:其被赵公明吊、被吕岳追、被关在九曲黄河阵、还遭马邃暗算套上紧箍咒,真不是一般的悲惨。如此人物居然能挺过封神大战,没成为别人完成杀劫的对象,也算是封神里的一件奇事了。如果定要解释,只能说此人气运太旺。
元始天尊是出自于中国明代古典著名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原著中的重要人物,贵为玉清“天道圣人”,乃阐教的掌门教主;法力深不可测,至高的大神级存在。在小说中是鸿钧老祖座下的二弟子,上古三友之一,与老子(老君)和通天教主皆为同门师兄弟。深受鸿钧之祖器重,自视为“盘古正宗”的化身;
为人师表也是极其护短,教系是三教中最高等的精英派别之尊。享有“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之美誉;玉虚宫中散仙众多,其中根行深厚者不计其数,门下亲传弟子更是经过严格挑选,所谓贵精而不贵多,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