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是中国传说里掌管霜雪的女神;借指霜雪;喻指白发。别称,霜女。
宋·张先《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一
青女,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 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二
青女,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三
青女,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相关地点
青女峰
青要山城崖地村西,横卧着一座大山,叫青女峰。它险峻雄奇,极难攀登。在其顶峰的山阿处,有一石柱,凌空而立,高十数米。远远望去,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侧身回首,顾影自怜,仪态端庄,楚楚动人。当地人叫它“闺女石”。
据传,这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青女。
冰清阁
这青女峰下原有座“冰清阁”,是特意为青女建造的。因为青女为人世消灾祛病,功德无量,而且她举止端庄,品性高雅,在青要山这个历来被称为“女人国”的国度里,实在是女性的楷模。武罗女神特意为她建造这座“冰清阁”,供她居住,也是对她的褒扬。
离“冰清阁”不远的地方有个“玉洁泉”。据说青女每次降霜之前,总要先在“玉洁泉”中沐浴净身,然后才登山抚琴,于是才降下那洁净无比的霜粉雪花来。
如今,凡来青要山为客的游人,在攀登青女峰一瞻吴洁仙子的风采之后,谁也忘不了到“冰青阁”、“玉洁泉”一游。他们是去寻觅旧时传说遗迹,还是在追慕吴洁仙子的人品,没有人去盘根问底。但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成群的姑娘、媳妇像朝圣一样涌向“冰清阁”、“玉洁泉”,实在是反映了人们对完美女性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人物
武罗女神
青女究系何人?她又怎么会在青要山落户呢?这还得从武罗女神说起。
《山海经》的武罗是青女神话的原型之一。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青要山女神的记载:“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 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而穿耳以 ,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蜀中有女山神:“(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 。”(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青要山,这里其实是黄帝的秘密行宫。
《左传·襄公四年》:“(后羿)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 杜预 注:“四子皆 羿之贤臣。”
当年,武罗姑娘因协助黄帝收伏蚩尤的七十二弟兄有功,被封为青要山女神,掌管人间婚姻。她一心要广施爱心,造福人间,但刚刚大战之后,到处是血污腥风,山瘴毒雾,加上天无四季,终年炎热,于是百病滋生,瘟疫流行,世人还是难脱苦海。
武罗女神为了驱邪除污,净化人寰,给人们消灾祛病,特地登上月亮,到广寒宫请来了降霜仙子——青女。
青女本是月中吴刚大仙的妹妹,名叫吴洁,在广寒宫里她是专司降霜洒雪的仙子。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于是,邪气污秽,山瘴毒雾,顿时消失,人们的灾灾病病也就全无了。从那时起,每年三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吴洁仙子要两次降霜。于是,九月霜,腊月雪,来年三月又霜,六月大暑,周而复始,四季乃分,百禾俱生。人们不仅能免灾祛病,而且可以丰衣足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