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艺,就是王官学确立的基础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具体内容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九数: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君子五德是啥? 君子五德,是春秋以後儒家学说,而五德的具体内容,常有争议。 或谓五德为:温良恭俭让 这是主流的观点,历代大儒皆有推崇。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第十章: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或谓五德为:恭宽信敏惠。 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第六章: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笔者以为,仁义礼智信,仁为其首,君子欲仁,则必恭宽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乃是子贡对于孔夫子的评价,未必得其实,而且温良常为先天之性,後天虽可修为,却不能率性为道,况夫『温良』常使人懦弱,『让』常使人退怯而不能勇敢。
恭宽信敏惠乃是孔夫子之教诲,亦是孔夫子对君子之体会。以笔者实践,恭宽信敏惠能使人向上外张,而不失于道,不失于文质彬彬。故笔者取此以为五德。
君子四修又有哪些内容? 至于四修,争议更大。 或谓: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然而与上文五德有所重合。 或谓:恭敬惠义。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五第十六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此亦与五德重合,且为夫子教诲子产之为官不失君子之道。 或谓:境界、肚量、锋芒、涵养。此为今人杜篡,不过苟且之说。 四修概不能定,似为伪说,後人之谬。
女子八雅五德
【一】琴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纵是真情千万缕,子期不在有谁听?
【二】棋无声无息起硝烟,黑白参差云雨颠。凝目搜囊巧谋略,全神贯注暗周旋。山穷水尽无舟舸,路转峰回别样天。方寸之间人世梦,三思落子亦欣然。
【三】书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铁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四】画云雨山川素纸装,晓风残月入华章。一毫漫卷千秋韵,七彩融开几度芳。山路松声和涧响,雪溪阁畔画船徉。谁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五】诗推敲平仄著新篇,酷爱诗魂已近癫。朝赋别离悲又怨,暮吟相聚笑还怜。春花秋雨尽成韵,晓月寒霜皆入联。偶得佳词忘所以,唐风一揽不知年。
【六】酒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别君执手情无限,会友斟杯醉亦狂。常伴骚人对月饮,又随墨客绕诗徉。天涯万里情归路,唯我金樽最爱乡。
【七】花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红颊含羞窥蝶舞,朱唇轻启唱蜂忙。邀来春色满园秀,撷取清风一地香。流落尘埃无怨悔,新生由此看兴昌。
【八】茶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润千年四季香。窗外闲风随冷暖,壶中清友自芬芳。
在中国,“六艺”之说有二,一指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另一说,“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中文名
君子六艺
广义
礼、乐、射、御、书、数
狭义
小艺和大艺之分
性质
中华民族优良文化
具体解释
何谓礼
五礼即:“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嘉”礼,用于宴会和庆贺。
吉礼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一,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二,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三,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
军礼,是指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什么是乐
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名。
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所谓教化,即是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育与提升。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弃恶从善,使人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到真善美。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为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途径。
《乐记》云:“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大小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何谓射
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什么是御
五御即驾车的技巧,包括:“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鸾、和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
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
什么是书
六艺中的书,即识字,为基础课之一。现在流传下来的“六书”指六种制造汉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何谓数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六艺中的数同样是一门基础课,蕴含着十分深奥的学问。在古代中国,数学和阴阳风水等“迷信”活动一起,被归入术数类。
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在这方面,古代中国人有着惊人的成就。
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教育对后世人文课程体系形成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重视礼乐教育。《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乐教育一直列于课程之首位。尤其是西周,西周统治者吸取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重武备的同时,提出了“敬德”、“敬礼”的政治主张,以求文治。
在课程设置上更是重视礼乐教育。即便是射御两科也逐渐与礼乐教育相关联,要求射御尊礼,合乎礼节。周公还创制了“礼射”制度,以表祭祀之敬,君臣之礼,长幼之序。这种思想为孔子所继承,对后世的课程设置坚持以礼乐教育为核心并逐渐走向人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文武兼备、知能兼求。“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而且“六艺”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以外,也包括六种艺能的训练:演礼的技能;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驾战车的技能;书写的技能;计算的技能。
而且从人的发展来说,六艺教育既重视人的品性的涵养,又重视身体的训练和音乐的熏陶。所以六艺教育是一种非偏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尤其是“数”的教育,属于理
具体释义:
1、何谓礼
五礼即: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 嘉”礼, 用于宴会和庆贺。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2、何谓乐
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 大濩” 大武”等古乐名。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所谓教化,即是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育与提升。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弃恶从善,使人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到真善美。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为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途径。
3、何谓射
五射即: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4、何谓御
五御即驾车的技巧,包括: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鸾、 和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
5、何谓书
六艺中的书,即识字,为基础课之一。现在流传下来的六书”指六种制造汉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何谓数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六艺中的数同样是一门基础课,蕴含着十分深奥的学问。在古代中国,数学和阴阳风水等活动一起,被归入术数类。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在这方面,古代中国人有着惊人的成就。
四书:又称四子书。
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五经:
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六艺:
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七技:
也称骑士教育。分别为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骑士七技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流行的骑士教育的内容。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八雅:
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