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胭脂:古代流行使用胭脂来涂抹嘴唇和脸颊。胭脂的主要成分是朱砂,有些还加入了桂花、茉莉等香料,能使人容光焕发。
胭脂,又名阎志,是一个外来词。因为胭脂原产于西域的阎志山脚下,它是从一种叫“红蓝”的花中提取的。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施粉完成。
燕脂是一种颜料,它经常被古人用作染料,但是作为化妆品,燕脂的主要用途是搽面和涂唇,因为含有脂类,它也有一定的滋润作用。
2. 蜜粉:古代女性用蜜粉来遮盖脸上的瑕疵,使肌肤看起来更加光滑。蜜粉主要由淀粉制成,有些还加入了花瓣、香料等。
3. 花露水:花露水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香水,经常在洗脸、洗手后使用。它含有香料和酒精,并能净化皮肤,让人感觉清新怡人。
4. 胡麻油:胡麻油是一种用于涂抹头发和肌肤的天然油脂。它富含维生素和脂肪酸,能滋润、滋养皮肤和头发,延缓皮肤老化。
5. 合欢花水:合欢花水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可以用来清洗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它还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有效改善面部肌肤质量。
6. 马油:马油是一种用于保养头发和皮肤的传统保健品,能够深层滋润皮肤和头发。它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可以有效防止肌肤干燥和脱发。
7. 金银花露:金银花露是一种清凉解毒的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它可以用于清洗面部皮肤,缓解面部肌肤炎症和过敏。
8. 蓝精灵:蓝精灵是一种传统的香水,常常用于打底妆。它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油,可以使肌肤更加柔嫩光滑。
9. 珍珠粉: 珍珠粉是一种古代化妆品,在现代化妆品上依然被应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珍珠粉末,可以代替蜜粉使用一样。珍珠粉含有丰富的钙质和氨基酸,营养作用不容错过。
【古代化妆品的名称和用法】
1、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2、口红,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 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在湖南出土。虽然已经2000多年了,但依旧光鲜亮丽,口红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在唐代,仅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
3、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铅粉,涂上铅粉,和现在的粉底作用一样,都是为了突出自己白皙美丽的肌肤。毕竟“一白遮百丑”。
4、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额黄,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等材料切割而成的装饰品,贴在额头或前额。
5、画眉,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 , 产生于战国时期 。
黛粉,战国时期画眉毛没有具体的材料,所以女人就烧柳枝,画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辞大招》年记载“白与黑是粉与白,石芳泽是唯一”。“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专门用于雌画眉。那时候还没有眉笔,女生一般都是用蓝柳枝轻稀释颜料来画眉。
螺子黛,石黛,铜黛,“青黛”、“赫黛”、“绿黛”
花西子“玉女桃花蜜粉”,据说这个粉是东方彩妆,以花养妆,使用完之后是肤若雪、颜如玉、妆似雾、面若桃,妥妥的一个古装美人跃然纸上。
蜜粉又称为散粉和定妆粉。在古代又称为是香粉,因其香味如蜜之甜,所以有蜜粉之称
它之所以能成为蜜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干湿适中。既不像散粉,也不像粉底。
妆粉出现在战国时期或者更早之前。因为在春秋战国之际,韩非子在论述治国之道时曾这样比喻“若毛嫱西施之美丽,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由此可见那时候妆粉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了。
1.粉英
最早的妆粉,据说是用大米做的,叫做“粉英”,想想应该是挺养颜的。《齐民要术》中记录着它的制作过程。粱米第一,粟米第二,米需是同一种,不要混入其他。然后通过浸泡、研磨、沉淀、暴晒等步骤后,刮去表面的浮土,就做成了。
不过大米的粉英粘性不足,容易掉粉脱妆,相较而言粟米略好一些。不过那个时候的生产水平可比不上而今,所以用米磨粉做化妆品,并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享受的起的。
2.胡粉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道家思想盛行,炼丹修仙之行颇多,在此过程中,铅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铅粉和米粉最大的不同就是洗之不溶,涂在脸上很是光彩。由于铅粉颜色白皙、质地细腻、不易脱妆,慢慢便取代了“粉英”。而这种由铅粉做成的新式妆粉,又被称为“胡粉”“铅华”“官粉”等。
宋朝文学家司马光在《西江月》中,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体现了当时妇女的日常生活。
在魏晋时期,据说有一位名叫段巧笑的宫人擅长化妆,她将铅粉和米粉混合,又加入了葵花籽的汁液,使粉成为了淡紫色。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隔离液,可以提亮肤色。
3.玉女粉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铅粉有轻微的毒,长期用居然对人的身体有害,会让皮肤变黑。《天工开物》里,“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玉女粉”就此出现。
这种粉的原料是益母草,经过反复煅烧,其白洁细腻的程度足以与铅粉相比,甚至在夜间,人们也涂抹一层,不仅伪素颜打造成功,更能保养得益。在宋代《事林广记》中记载了加了胭脂的“玉女桃花粉”的做法。
“每十两,别煅石膏二两,滑石、蚌粉各二两,胭脂一钱,共碎为末,同壳麝一枚,入器收之。久能去风刺、滑肌肉、消瘢黯、驻姿容,甚妙。”不仅遮瑕提亮,还有馥郁香气,一时间成为了姑娘们的首选。
再后来,“玉女粉”发展成了成分更加丰富的“夜容膏”,看看它的材料,就不难发现,成分又高级了。制作者将白茯苓、白牵牛、黑牵牛、白芷、白丁香、白蔹、白芨、蜜陀僧、白檀、鹰条的细末与益母草灰拌合在一起,用鸡蛋清调成丸,在阴凉处晾干。
上夜妆的时候,则是把“夜容膏”丸用唾液调湿”据说,夜容膏对于美容具有“神功”,也许这个堪比美白嫩肤精华了。
4.珠粉
再到后来,广泛应用的妆粉就是珠粉了。顾名思义,就是珍珠粉。
珍珠粉美白消炎,在平复肌肤小问题的同时美白滋养,直到今天很多妆粉里也是有珍珠粉的成分的。据说,慈禧太后就是珍珠粉的忠实粉丝,每晚都要敷着珍珠粉入眠。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僖宗年间,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