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瑾和李承泽是笔友,他们之间的交流始于一场意外。
那一年,他们的年龄都不大,特别是范瑾,正处于羡慕别人有父亲和母亲陪伴之时。
在她又一次见到父慈母爱的场景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父亲写信。
那时的她已经开始练字,她信中所写也都是很平常的问候和祝福之语,且没有留下具体的地址和署名。
所以,李承泽在意外收到信后,并未从信中获取到有用的消息。
当时的李承泽也属于失落迷茫之际,这封来自陌生人温暖的信意外出现,如同久违的冬日里出现的暖阳。
于是,他也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在不知对方是何人的情况下,他回了信。
此后,他以则诚之名,她以瑾安之名,不问身世,互通书信,直至今日。
如此交往,按理说,他们二人应当是不认识对方的,可为何一见就认出了彼此呢?
此事当追溯到两年前,那也是他们唯一一次见面。
往常都是每月一次书信,可那一次,已经整整两个月了,他还是迟迟收不到回信。
李承泽思虑了许久,终究还是担心她出事,便让手下假扮自己在府上,自己偷偷溜出了京都,前往了儋州。
他人是到达了儋州,可这茫茫人海中,他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想见之人呢?
他选择了再次写信,这一次,他直接约她见面。
第一封信,他等了两个时辰,没有回应。
第二封信,他等了一个时辰,没有回应。
第三封信,他等了半个时辰,终于有回应了。
信中写到她这段时间鲜少回信的原因,并且同意了见面的请求。
傍晚,李承泽早早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然后在树下等着范瑾的到来。
他们见到面了,只是,在见到后,他们只是短暂地相处了半柱香的时间。
李承泽瑾安,若是你日后去京都了,我来做东,请你吃饭。
范瑾好啊。
这算是二人的一个约定了,在那次后,他们依旧是一月一次准时收信,不再间断。
今日,范瑾无意间闯到了这被净街的街上,远远瞧见亭子中的身影时,她就认出这是李承泽。
之所以把他同皇子结合在一起,实在是因为街上这阵仗。
她知晓了他是皇子,却不知道他排行第几,是哪位皇子。
不过,知道了也没所谓,与她而言,并不重要。
不只是他记得他们的约定,她也记得他们对彼此的承诺。
李承泽也同样,在她开口的那一瞬间,他就知道他是谁了。
范瑾没有待多久便告辞了,他也没有挽留,他们总有再见的时候,他又何必着急呢?
倒是谢必安,比李承泽的警惕性更强。
谢必安殿下,需要我查查她吗?
李承泽不必,会让她不开心的。
直到她的背影彻底消失不见,李承泽才收回了目光。
李承泽走,回府了。
他们早已经约定好了不问身世,所以他不会去查她。
既然她来了京都,他总会知道的。
来日方长,他本就不必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