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风云变幻和江与彬没有分毫关系,以娴贵妃的权势,多得是人愿意给她当心腹太医。
又过了几年,娴贵妃的孩子渐渐长大成人,而皇后和二阿哥早已先后病逝,太后的身体也衰颓不已,听闻太后患上了头风之症,一旦多思多虑,立刻就会头疼无比。
没了太后的掣肘,皇帝独揽大权,行事愈发荒唐,后宫内宠颇多,还曾数次南下,把江南女子带回宫中。
娴贵妃的宠爱持续下降,似乎皇帝已经开始忌惮起了这位有子有宠的青梅竹马。
但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三年,某天皇帝突然就病了,没人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有小道消息称,是蒙古来的豫嫔用药伤害了皇帝的身体。
因为皇帝病重,京城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皇帝称病良久,不曾上朝,宫墙内外阴沉沉,压抑的气氛传遍了每个宫人,让他们不禁全身发寒。
朝臣们也是人心惶惶,皇帝有不少儿子,却并未册立储君,娴贵妃的孩子优势最大,可其他皇子背后也各有支持者,若皇帝一病不起,恐怕还会起波折。
皇子们尚且年轻,不知能否独当一面,若皇帝稍有不测,这大好的江山必定是动荡不安。自皇帝身体不太安康之日起,外族似有所感,纷纷的不安分起来,边境之地更是连番战火。
朱红的宫门闭得严严实实,连带着京城也是风声鹤唳,平日热闹得集市全都关门闭户,长期流窜于市井的浪荡子也不见踪影。
大清境内也是隐隐的不稳,各地的官吏们或是不动如山,或是汲汲营取,或是惶惶不安,治下的百姓虽然不曾了解,但长期行走于各地的江与彬却是明白了这一点。
——皇帝的安危确实事关黎民百姓,尤其是在清朝这种高度集权的封建时代。
在这种特殊时期,江与彬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便选了个风景宜人的小镇子暂时定居。
清明时节雨纷纷,蒙蒙细雨合阴柔的春风袭来,涤荡了一路的烟尘,让京城如同被水洗般的清透。空气中透着一股阴沉的感觉,伴随着冷落的街道,更添仓皇。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处处都透着风雨欲来的紧张与急迫,而在权力的中心,空气中漂泊的冷肃严严实实的压在每个人的心中,无法躲藏。
养心殿的琉璃瓦上点点清露,浓重的阴霾笼罩着这座宫殿,殿外的侍卫守护的严严实实,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李玉恭敬的站着,额头带着冷汗,神情仿佛中透着难以言喻的决心。
御案放着莹白的赏瓶,上面斜斜的插着一株绿梅,淡淡的香气飘荡在四周,映衬着雅致的装扮,不像是帝王寝宫,倒像是江南闺秀的闺房。
屏风上绣着青樱红荔,映照着烛火之中纤细的人影,皇帝面目苍江的沉睡在榻上,昔日俊朗的模样被病痛折损,不复威严。
没一会儿皇帝醒来,看向坐在榻前的娴贵妃,双目之中泛着一丝看不透的冷意,他缓慢的说道,“难得爱妃还记挂着朕”。
娴贵妃闻言露出恭敬的笑意:“臣妾与皇上相伴多年,得知皇上身体有恙,恨不能以身替之!”
娴贵妃年近四十,容貌却依旧宛若二八少女,只眉眼间带着成熟的风韵。病榻中的皇帝闻听此言,疲倦的眉目中带着淡淡的温情,“青樱啊,你当真有此心?”
自从皇帝登基以来,青樱就变成了如懿,如今骤然听到这声青樱,娴贵妃难得有些愣神,便听到皇帝虚弱的声音缓缓传入耳中:“朕以为爱妃恨不得朕早日驾崩。”
随着这句话的说出,养心殿的气氛渐渐地趋于凝滞。
娴贵妃的表情瞬间变得随意起来:“原来皇上竟已经知道了,既如此,皇上便安心的去吧,这万里江山托付给永珏(如懿之子),必定不负皇上的教导,不负祖宗的厚望,还请皇上留下诏书,臣妾自会不负陛下所托”。
“为何要这样??皇帝并未接下娴贵妃的话,只是淡淡的问道,双目闭合,隐隐有一丝痛色。
两人相处近二十载,自年少相伴至今,他一直对她无上荣宠,纵然知晓她并非那般清高无尘,亦是以为她想要的便是他的宠爱。
纵容她算计妃嫔,纵容她逼死皇后,纵容她诞下皇嗣,甚至纵容她交联近臣,弘历自诩事事为她着想,却仍换不回一颗真心,此刻只觉得心寒。
犹记当年初见,墙头马上遥相望,他是不得宠的皇子,她是皇后的侄女,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人却一见如故。
自此后,二人便成了青梅竹马,他时常与她谈歌论诗,与她品茶论画,听她弹琴品花,无一处不合心意,可她却总是每每在他有所意动之时便离去,更让他越发入心,求而不得,寤寐思服。
直到景仁宫皇后被幽禁,一道圣旨,她成了他的侧室。
宫中多坎坷,身为帝王亦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在他登基之后,他只是将她册封为妃,但他自诩依旧竭尽所能的护她周全,虽然迟了点,可贵妃之位仍然是给了她。
在渐渐的相处之中,他也时常会感到疑惑,为何她总能未卜先知?为何她明明那么年轻,却如同浸淫深宫多年的妇人,心机深沉?为何她那般莫名其妙的信任愉妃,信任惢心和容佩远超自己的陪嫁侍女阿箬?
为何?为何?
如懿总是那么的神秘,这份神秘既能吸引弘历,也能引起他的忌惮,他是帝王,权掌天下,他将他所能赠予的荣宠全数与她,却求不到一个答案,或许这世间最难得的便是完美,再是强求也求不来一个圆满。
三年前,内务府调配出了一款新的香料,馥郁芬芳,每每闻到便总觉得心神一清。
后来豫嫔入宫,这清香与豫嫔提供的媚药相合让他每每情难自禁,他渐渐察觉到了事有不对,却没想到她竟如此狠得下心。
更令弘历不解的是,如懿为何能提前预料到豫嫔的行动,豫嫔绝对不会向外人透露此事,她用媚药只是为了争宠而已。
如懿看着病榻上虚弱的皇帝,听他问她为何,为何这世间事,哪那么多的为何?
她出身乌拉那拉氏,因是皇后的侄女,自幼便习得娇骄二气,那时她只觉得理所应当,哪怕后来皇后姑母落败,她只能成为弘历的妃妾,亦没有低下过自己的尊严。
可惜她的坚持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红颜未老恩先断,她被一个替身魏嬿婉打败,雄心壮志烟消云散,连小小宫女亦是不屑与之。
多少如花美眷在后宫蹉跎,她也不过是其中一人。
后来,她用生命算计了魏嬿婉,她不知魏嬿婉的下场,临死前的那一刻,她是后悔的,若是能重来……
她真的重来了,如大梦初醒,她回到了多年以前,尚未成为宝亲王侧福晋之时,望着镜中娇颜,她暗暗地下了决心,此生,她必定要荣极天下!
得益于前世的记忆,她一路走来顺顺利利,将前世害过她的仇人通通送入地狱,她得到了前世梦寐以求的恩宠。
如懿时常会想,弘历对她究竟有几分真心?她刻意算计来的荣宠,究竟又能够保留到何时?后宫三千佳丽,常伴君侧的只她一人,世人常叹她荣宠无双,可这荣宠亦有如于行走于万丈高空,稍不留神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打压妃嫔,打压皇后,这后宫之中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自她踏入这宫墙那一刻,前世种种思恋便已化作尘埃,她再不会痴痴地等待!
如懿本想在她荣宠之时,提携江与彬一二,让他为她所用,不想江与彬竟是直接离去,游历天下。
那时如懿恰巧正在设局揭发皇后在她手镯中塞了零陵香,缺了江与彬这一环,其实没啥影响,只是苦了惢心。
重生后的很多事情都变了,走了一个小小的太医,如懿并未放在心上,反正还有李玉在等着惢心,如懿会成全这对痴男怨女。
看着渐渐长大的永珏,看着弘历对年长皇子的忌惮,她知道,自己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自古帝王无真心,待她容颜老去,帝弘历又能有几分眷顾,她不信这虚无的真情,她只信手中的权力!
弘历素来纵欲,前世豫嫔的媚药和魏嬿婉的鹿血酒都是好东西,如懿针对性的做出了调整,掏空了弘历的身子,直至今日。
现如今,永珏已然长大,虽是由弘历亲自教养,但血脉亲情无法斩断,永珏正好趁他弘历病弱之时监国,执掌天下权柄,待得权势稳固之后,便送走弘历,如懿自可尊封太后,无人可制!
如懿把持后宫多年,利用凌云彻和李玉牢牢掌控了养心殿,只待改天换日之时!
虽然永珏尚且年少,若是弘历当真离世,朝中群龙无首,四方蛮夷作祟,他大概无法驯服那些精明的朝臣,很可能会致使大权旁落。
但这不重要!
弘历这个废渣都能处理好朝政,如懿不信自己的儿子处理不了!实在不行,她还可以垂帘听政!
三日之后,皇帝驾崩,娴贵妃之子登基称帝,新帝尊生母娴贵妃为太后,对先帝嫔妃各有分封。
如懿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太后。
“恭喜姐姐,贺喜姐姐。”升级成为愉贵太妃的海兰笑意盈盈的对如懿贺喜,如懿对海兰没有任何防备,甚至她的屠龙计划都有海兰的参与。
两姐妹相视一笑,如懿眼中尽是欣慰,却没发现海兰眼底闪过的冷意。
前世的如懿对海兰相助良多,可这一世,为了得到如前世那般忠诚有用的海兰,如懿坐视海兰受尽屈辱,在海兰最脆弱的时候,她才伸出援手,获得了海兰的感恩戴德。
拥有前世的记忆,如懿并不觉得这么做有啥不对,但海兰没有前世的记忆,当聪明的她发现好姐姐如懿的谋算时,心直接凉透了。
……
时光转瞬即逝,一晃三五年就过去了,新帝永珏广纳后宫,他倒不是贪花好色之徒,可膝下空空,不得不“努力”。
起初如懿和永珏都觉得尚且年轻,孩子的事情不急,可后宫那么多嫔妃,连个喜讯都没有,难免会怀疑到皇帝身上,母子两人可不就急了!
奈何永珏就是不能生!
折腾了多年,永珏依旧无后,没办法,如懿只能做主过继了海兰的孙子做储君,反正她信任海兰,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又过了没几年,如懿患上了头风之症,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永珏的身体莫名其妙的衰败。
一场惊天的阴谋即将落幕……
重生并不增长智商,如懿又一次的被算计了,只是这次她至死都没能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