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久久地注视着这对母子,他亲自将他们安置好已是晚上。夜晚天空有星星点点的光亮,二师兄抬头仰望,驻立良久。
净尘忙完从房中出来,看到二师兄独自站立的背影,就上前问候了。
平日净尘总是跟在小师兄身后,在她眼中,二师兄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小师兄开的玩笑也从没见二师兄笑过,所以在二师兄面前总是十分严肃。
可净尘觉得今天的二师兄和平日见到的有些不同。
二师兄看着站在身旁的净尘,忽然开口说,他想起了人间的生母。
二师兄生在宦官人家,父亲妻妾成群,家里的后院总是十分吵闹。二师兄是一个妾室所生,却是家中第一个男孩儿,所以从小寄养在正妻名下,那天,生母立誓一生不以母亲的名义出现,自此便在府中消失不见了。
二师兄从小知道自己并非正妻亲生,但生母却也记不清了。他一直为此受了同龄孩童不少嘲笑,从小就觉得有些孤单。
父亲说男人应以国为家,学的婆婆妈妈将来能成什么气候。父亲总是叹息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是如此柔弱的性格。在往后的很多日子里,父亲除了外出上朝外,更多的时间花在看他习武上。
可他始终达不到父亲的期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状态下,有一个嬷嬷一直守在他身边。
那是父亲训斥最为严厉的阶段,每日除了练武,还要到父亲书房站一炷香的时间,等回到自己的房中就过了饭点,那段时间,房间里总会出现不同的吃食以及日常用品。
那些吃食用品一看就不是哪妻妾的,它们简单素朴,像是哪个下人的吃食。
后来,他特地留意了一下,练武途中说身体不适回了房中,便见到一个双鬓斑白的妇人在缝补他的衣物。站在窗外的他先是愣了一下,觉得这个妇人给人感觉如此熟悉,好像在哪见过,仔细想想却搜寻不到,又想定是想多了。也许就是看他可怜而已。
毕竟他的处境府中谁人不知呢。
没想到,这妇人却在一次中秋夜宴上死了。
那天,中秋佳节,父亲和府中所有妻妾以及妻妾的子女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席间不少姐妹兄弟要来敬酒,说他是所有人的兄长,一定要干了酒,以表敬意。他喝了一杯又一杯,仿佛没有结束,渐渐晕眩,似乎要说胡话了。看着众人还没有退却之意,他犯了难。就在这时,那个妇人又出现了,她一把夺过酒杯将酒全喝了,还说代喝什么的。
她的出现使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正在大家都在疑惑她是谁的时候,父亲和后母大发雷霆,立马要将她赶出去。可众人却来了兴趣,连连逼问这人的来历。
只见妇人缓缓放下酒杯,走到中堂,说她是从南方水灾中逃难出来的,是老爷看她可怜,将她买入府中,以后照顾少爷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