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联军虽然兵力强盛但毕竟与大周隔海相望能投入进战场的兵力有限,加之大周国土面积广大,长期耗下去无论是大周还是四夷联军都得不了好,所以两方终于停战议和了。
与上一世完完全全的屈辱条约不同,这一世因为有诗悦提前布置兵力、编练新军,四夷军虽然也一路冲到了京都,但其本身也被折腾的够呛,兵力损失大半,而且有诗悦在,大周注意到了国际舆论的重要性。
四夷军是侵略方,大周是反侵略,且议和时由于诗悦提前交代的“大周国土,寸土不让”一事礼部的人个个死咬牙关,没让四夷军得到一寸土地。
虽说有赔款,但经一番扯皮后到底是控制在了大周能接受的范围内。另外大周主动提出开放七处通商口岸,当然,通商口岸的控制权牢牢把持在大周朝廷手里,外国人可以来大周贸易,但必须按规矩来。
不过北方熊国却趁着四夷入京、丰裕帝崩逝少主继位之时趁火打劫!向伊犁发兵,对新疆南路进行骚扰,帝国北疆告急。
诗悦及陈太后赶紧召集各位大臣一起商量对策。
其中,大臣李微言说:“太后,熊国人侵犯我朝的边界,依照微臣看,熊国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还是议和为好。”
陈太后也不是个能担得起的,一听李微言这么说,立马点头。
诗悦早就知道朝中态度,多数是不想打的,赶紧给亲信左岸使了个眼色。
左岸收到诗悦指示后大步迈出朝臣列队拱手反对:“臣以为此事绝对不能议和。新疆南路富饶,熊国早在太祖一朝就开始觊觎。 近些年,我大周朝割地赔款的事情愈演愈烈,总不能把祖宗的江山这么白白葬送了呀?臣愿意率兵出征,保卫我大周疆土!”
奈何陈太后早已经被洋人吓坏了胆,对于出兵一事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朝臣也分为两派,两方意见不和,在议政殿上吵了起来。诗悦因为先皇遗诏一事不好在朝发言只能不甘地看着陈太后挥手退朝,容后再议。
不过诗悦并不担心最终结果。果然,陈太后刚一回到慈宁宫, 就听宫人来报,大臣左岸带着一具棺材求见。
太后陈氏知道他肯定为了抗熊的事情而来。 左岸报着必死的决心,请求陈太后发兵北疆。无奈之下,陈太后只能同意左岸的请求,出兵伊梨,并任命他为将军。得到命令后,左岸就立即开始计划出兵事宜。
十四个月后,左岸将北疆南路四城收复。捷报频频传入京城,朝野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气的气氛中,陈太后脸上的忧愁也没有了。这一次大战,熊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并且主动提出议和。
按照常理来说,外患已经平定了,诗悦应当高兴才是,但只有一想到慈宁宫的陈太后,诗悦就寝食难安。
诗悦与陈太后两个人心中本就有芥蒂,后来由于张肃的事情,两个人才联合起来,将张肃拉下台,俩人共同执政。但因陇西林氏诅咒一事,诗悦在朝处处受限,轻易不得开口表态。而且陈太后并无理政之能,人也保守,什么都要尊崇祖宗家法,对外更是软弱的不行,这样诗悦很不高兴。
更别说诗悦一直都知道,陈太后手中还有一道先皇御赐的诏书,可以随时拿去自己的性命。
诗悦苦苦等待时机,这一日终于来了。
换季之时,慈宁宫的陈太后生病了,诗悦抓住机会表现。她让人给陈太后送了一些肉汤。陈太后喝完之后,感觉这次的肉汤非常鲜美,于是问道:“这碗肉汤非常美味, 是什么食材做成的?”
小太监支支吾吾了半天,说道:“这是用林太后手臂上的肉熬制而成的。”
陈氏听了之后非常震惊,立即摆驾诗悦的寿康宫。进去之后,就看到诗悦躺在床上,手臂上还缠着一层厚厚的绷带,面色非常苍白, 陈氏心中十分感动。在这种感动之情的驱使之下,陈太后就把先皇的遗诏拿了出来,并且当众烧掉了。
遗诏解决后诗悦不再遮掩野心,一步步将陈氏手中的权柄拿过来并将其荣养在清华园,这让陈太后追悔莫及。
诗悦这么做虽然不道德,但是她要改革就必须掌权而且得是大权独揽,因为阻力太大,但是先皇留下遗诏,一旦诗悦露出对权势的野心陈太后随时能出遗诏处死诗悦,所以诗悦只能先下手为强。
(这一章的历史原型是慈禧与慈安太后。在历史上慈禧可比诗悦狠极了,慈安太后在交出遗诏不久,慈禧就送她下去陪咸丰皇帝去了。而诗悦只是不再让陈太后插手政事,好生生的养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