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创造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她合理且直接地切入他核心领域的机会。
放下酒杯,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冷光映亮她毫无波澜的脸。她没有再去搜索李鹤东或李氏集团,而是调出了近三个月内海市所有大型商业活动、政府项目招标以及高端私人宴会的预告信息。
目光快速扫过,最终停留在一则并不起眼的短讯上——
【海市重点文化项目“城市记忆博物馆”将于下周举行首次策展方案招标说明会,据悉,该项目已获市政府大力支持,并吸引多家知名企业关注。】
城市记忆博物馆。
陆婉楠的指尖在触控板上轻轻一点。就是它了。
这个项目主题,完美地契合了她目前经营的“人设”,也极其微妙地触及了李鹤东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敏感点。更重要的是,这种带有半公益性质的政府重点文化项目,像李氏集团这样注重社会形象的企业,绝不会完全无视。
她需要让李鹤东意识到,她,陆婉楠,不仅仅是一个对老照片有感而发的策展人,更是一个有可能在这个他无法完全忽视的领域里,制造变数的人。
---
一周后,城市记忆博物馆项目招标说明会现场。
会场设在海市会议中心的一个中型厅里,到场的多是文化公司、设计院的代表,也不乏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企业人士。气氛比美术馆酒会正式不少。
陆婉楠选择了一个靠后排、不那么起眼却视野良好的位置。她今天穿了一身略显权威感的深灰色西装套裙,长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妆容精致而低调,看起来专业且干练。
她并没有四处张望寻找,只是安静地翻看着手中的项目说明册,直到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李鹤东来了。
他并非独自前来,身边跟着一位助理模样的年轻男性和一位看起来像是项目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他依旧是全场的焦点,只是今天的气场更偏向商业场合的冷峻与疏离,与周围文化圈的氛围隐隐区隔开来。
他在前排预留的席位落座,背影挺拔,几乎没有与左右寒暄。
说明会按流程进行,政府代表、专家顾问依次发言,介绍项目背景、愿景和招标要求。内容冗长,台下不少人开始有些心不在焉。
陆婉楠始终保持着专注倾听的姿态,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下。
等到自由提问环节开始,前面几个提问都中规中矩,关于预算、工期、技术标准。
主持人目光扫视会场:“还有哪位有问题?”
陆婉楠在这一刻举起了手。
她的动作从容不迫,立刻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前排的李鹤东似乎也有所察觉,微微侧头,余光向后扫来。
工作人员将麦克风递到她手中。
“您好,我是独立策展人陆婉楠。”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平稳而自信,“我想请问项目组,在关于‘城市记忆’的核心诠释上,除了宏观的城市变迁和标志性建筑,是否考虑纳入更微观、更个体化的视角?例如,具体街区的消失、普通家庭的生活轨迹变迁,甚至是一些……带有时代伤痕的集体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