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是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首都柏林。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占领。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苏军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总统。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波兰、挪威。
中文名
德意志国(1933-1943)、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大德意志国(1943-1945)
外文名
德语:Deutsches Reich(1933-1943)、Großdeutsches Reich(1943-1945)英语:Nazi Germany、German Reich
简称
德国、德意志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柏林
国号
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德国元首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圣子之国”之后的“圣灵之国”,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即三位一体)。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
共2张
纳粹德国的宣传海报
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1871-1918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历史沿革
纳粹崛起
20世纪20年代初期,纳粹运动在一些年轻的退伍士兵中间兴起。他们反对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制度,认为需要复兴雅利安民族并把犹太人当作导致德国诸多问题的原因。纳粹宣传利用“刀刺在背传说”,即认为犹太人、共产党和柏林的颠覆者是导致战败的原因。
在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前,纳粹运动并不具有很大规模。大萧条使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受到压力。纳粹党由于中产阶级受到排挤而力量得以加强。
共6张
纳粹德国
许多德国人认为,纳粹党可以恢复秩序、平息社会的不稳定并恢复德国的国际声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则属右翼中之一支。元首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
在1932年的联邦选举后,纳粹党成为了国会最大党,占有230席。
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掌控政权
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元首希特勒称其为德国共产党(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于是逮捕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封禁,并限制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
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国家人民党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纳粹时代的第一步。最终,纳粹党利用《授权法》取缔了其它政党。
1933年5月10日,纳粹主义者学生响应纳粹党号召,在柏林市内,公开焚烧两万本被认为违背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书籍。
9月1日,元首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以望德国“国祚千年”。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死后,作为德国总理的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接任,宣布自己为第三帝国总理并代行总统职权,立法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间谍,监察国内评论家及异见者。
1938年,萨茨的德意志人以“德意志礼”致敬德国士兵。
共4张
纳粹德国的宣传海报
1938年3月,德国与奥地利(Austria)合并。
元首希特勒认为,奥地利与德国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统,故德奥合并是一种“统一”。德军入驻奥地利,伴随着奥地利人民的鲜花和掌声。
奥地利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为扩军备战所须。这也是第三帝国兴盛的原因之一。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不再使用“德意志帝国”作为官方名称,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s Re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