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等了好一会皇帝见到没有人再上奏了,便宣布退朝。朝臣有序的退朝,只见威严的皇帝陛下竟然比领路的太监走的还快,随身的太监宫女竟然需要小跑才能勉强追上。
刚上朝的年轻人还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会这样就问朝中的老大人。“这陛下可是有什么急事?”
被询问的大人笑而不语。
“陛下是回去哄人。”
年轻的官员看向回答的人,深蓝色的官袍,衣袍上绣着白鹇,乃是五品官员,虽说不是什么大官,但是身穿五品官员服的人不过二十出头。
年轻的官员拜了拜才问道“哄人?莫不是后宫中哪一个娘娘?”
“非也。陛下哄得乃是振国公主。”
“镇国!”年轻的官员惊呼,这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的称呼。
一直在旁边不说话的老大人这才开了口“并非那个镇国,是振兴的振。振国公主乃是陛下和琅玡王的义妹,据说当初就是因为收养了振国公主琅玡王就没有败过一场战争,前几年也是因为振国公主那些刺杀陛下的贼人才屡屡不得手。”老大人摸了摸山羊胡子笑道。
年轻的官员听了关于这振国公主的事情也是孜孜称奇“那怎么说皇上要去哄她呢?”
“据说是近些年公主时常生病,陛下想要钦天监监正给公主算命,但是却被公主拒绝了。两人正在怄气呢!”
年轻的官员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转头想要谢谢那个五品官员,可是人早就已经离开了。“真是可惜,还没有跟那个大人道谢呢!”
“他呀,就是这样的热心肠。你也应该听过他的名字,他叫董祝。”
“竟是那位大人!”年轻的官员惊呼,也不怪他这般失态,这董祝是明德元年的状元,从不结党营私,当初从从六品的官员升上来,下放到地方,边关,在什么地方都能做得很好,短短三年就已经是五品的言官了。别的不说,就说上一年和琅玡王一起出征也是立了屡屡战功。今年年岁大封自是有他的位子。
却说皇上没有直接回后宫,而是去了钦天监。自从两年前琅玡王大胜南诀之后清疏的身体就开始不好了,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皇上原本是不信的,可是现在也不得不信了。难道真的是他们两个兄长汲取了小清疏的福运?
清疏自从能说话开始身边就不喜欢有人伺候,甚至很少有人能够近得了她的身,在这个天启城清疏最为亲近的便是作为皇上的大兄和在外征战的琅玡王。
皇上看着还关着门的房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清疏,你难道就真的不愿意再见到大兄了吗?”
短短几年,原本还会因为宫中烦闷而逃离出宫的人染上了风霜,明明只是三十几岁的人,可是眉眼中却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只有面对亲近的人的时候才会展现出一些生气和当年的意气风发。
“大兄还是不愿意让清疏离开天启吗?”屋内传出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声音,明明皇帝是最喜欢听到清疏的声音的了,可是现在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痛心。“清疏啊!若是你离开了天启,出了什么事情你让大兄和你二哥该怎么办!你就那么不愿意呆在天启吗?”
四五岁的小女孩那个家长愿意放心将人送出家门?
吱呀——
房门幽幽的打开了。一个身穿绮罗软香锦缎的三寸豆丁凌凌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眉间一点天生的红痣,独属于孩童的圆眼没有半点稚气,那双通透的眼睛就像是能够看向人心底最深处,唤醒人心的清澈。竟在这几岁的幼童身上感受到了佛性,据说只有寒水寺的忘忧大师才有这样的本事。
身为皇帝伴读的瑾宣公公不管几次见到振国公主都不由得感叹是个含着天地灵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