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报告上还写着好多都是旧伤。”郭江童说。
“我们还是应该先确定报告上的人是不是他儿子。”
“是的,现在可以确定的只是年龄不能说就是他儿子,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这个是任务啊,我们在这没问到别人家的孩子走失,老师说我们的目标是还原案件。”
“所以...”
“就是他儿子。”樊秋荻做了个总结。
“好,下一项,我们开始还原案件吧。”钟徐洛说。
“首先我们确定了报告上的人是报案人的儿子,知道了儿子的离家出走以为和报案人争吵,争吵的内容是因为儿子不学无术。”
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今天的任务还有20分钟汇报,众人都前往早上抢任务的地点,也就是宿舍楼下。
每组开始阐述还原故事。
樊秋荻组还是由郭江童上去讲“故事”
“我们组的还原故事,我们确定走失的儿子已经死 亡,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和父亲的争吵,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父亲回家又说儿子了...”
郭江童说完接着是别的组说,到这为止大家说的基本一致。
老师又问大家谁要不要猜一猜儿子打的是群架还是一挑多啊。
“我们认为刚开始儿子是处于弱势一方,开始的他一直是在挨打,回来慢慢的他不在被打,而是有了还手和自我保护。”郭江童刚说完紧接着就有人反驳到。
“我们前面和他们一样,但后面我们认为儿子一直是一挑多的打架,这点在父亲说的话中可以证实。”
接下来的发言一大半赞同第二种,还有一小部分赞同樊秋荻组的发言。
郭江童解释道“我们认为的是在报告上提到过儿子身上的伤有一些旧伤,旧伤很严重,所以我们结合之后的伤,感觉儿子以前应该是被打的,之后可能是什么原因他开始反抗可能是在自保。”
老师又问了几个组,最后老师公布了最后答案,樊秋荻组说的是对的。
故事的走向“开始儿子在学校遭受校园暴力,欺凌着在老师面前颠倒黑白的说,儿子被老师叫家长,父亲来了之后教训儿子,但开始儿子没什么表现,但是也没和父亲说自己挨欺负的事情,后来儿子可以说是为了自保开始还手,这回父亲看到儿子还手更感觉儿子不可理喻,骂了儿子一顿,儿子就走了。”
郭江童回来众人本来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可听到老师的话也很震惊。
老师接着说“儿子的死 因大家在报告里也看到了,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有人说“本来事情可以避免的,那个父亲听听自己孩子的话就好了。”
还有人说“那几个欺负人的就应该付出点代价。”
老师点点头,然后有人从旁边拉出来块白板。
白板打开上面写着“抵制校园暴力”
老师说“这回我们来的目的还是想让大家自己看看校园暴力的恐怖性,大家从最开始拿到报告单时候应该都很兴奋,像剧本杀似的游戏,可到最后大家知道了故事中儿子的遭遇后我相信大家应该懂了。”
“懂了。”
老师让大家可以回去休息了,明天拿自己的好吃的,明天是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