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七侠五义之白瞳贯日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七侠五义  傲娇     

【第二卷.第十五章.真假羽瞳案(叁)】

七侠五义之白瞳贯日

纱布被缓缓揭开,伴随着一些血肉的粘连被取下,尽管公孙策的手法已经很轻了,但仍有一些血肉粘连在纱布上,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及时清理脸上的伤口已经开始出现溃烂化脓

  羽瞳忍着脸上传来的疼痛感,她知道她的面皮早已被那人拿走,现在的她就如同那没面鬼一般的吓人了吧

  “洛护卫,你这伤口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公孙策感到有些啧啧称奇,对方切割的伤口居然光滑平整,怪不得洛羽瞳即便是从死牢逃出来,眼珠什么的也没有掉,若是换了别人面皮被切,只怕心里承受力早已坍塌了吧

  “公孙先生,请问羽瞳这个样子应该怎么帮她恢复回来?”

  公孙策拿出医药箱为一边洛羽瞳上药一边回答展护卫的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快拿回洛护卫的脸皮或者用别人的面皮替换,不过……”

  “不过什么?先生不妨直说?”

  “不过人的面皮都是父母所生,天生就有,他们或长得倾国倾城或长得平淡无奇,确是不能改变的,这天下只怕不会有人心甘情愿的贡献面皮与人替换”

  “所以难就难在这点,洛护卫的情况大家也看见了,若是再不能拿回自己的面皮,一旦她脸上的血肉彻底溃烂,届时即便她的面皮已经拿回恐怕她也无法再恢复本来的面貌了”

  展昭皱眉“怎么会这么严重?先生难道这世间就没有拖延脸部溃烂的药么?”

  公孙策摇头,大家陷入一阵沉默

  ——————分割线———————

  (假羽瞳这边,让我们把时间线调到她对涟漪动了杀心那一刻)

  蚌妃缓缓从背后抽出匕首然后攥在袖子里,趁着涟漪转身打算回开封府的时候,蚌妃看准时机冲着涟漪的背后扎了一刀

  涟漪回头惊讶的看着她“羽瞳姐姐,你!”

  假羽瞳似是露出真面目一样,蹲下身在她耳边说到“你猜的没有错,那个脸上带着纱布的人,就是你的羽瞳姐姐,而我是东海龙宫里的蚌妃”

  “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她?她没有对不起你啊!”

  蚌妃一脚踩在羽瞳身上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没有对不起我?真是笑话!凭什么她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即便是殿下的宠爱她也能随随便便就能得到,而我即便是与殿下相爱都要见不得光,一辈子都屈居她洛羽瞳之下,凭什么!”

  “涟漪这都是你逼我的,是你和洛羽瞳逼的,既然你这么向着你的羽瞳姐姐,那你就去黄泉路上找她,你放心我会很快送你的羽瞳姐姐来陪你的”

  蚌妃变态的把插在涟漪身上的的刀拔了又插,直到涟漪变得奄奄一息才住手

  拔出刀子擦了刀子上的血丢在涟漪的身上才转身离去

  而涟漪瞪大了眼睛死不瞑目断气在小巷里……

  ———————分割线——————

  “你说什么?你把涟漪杀了?我们之前的计划不是利用她获得她的信任去对付洛羽瞳吗?”

  “怎么?殿下我才杀了一个不听话的鲛人,你就这么大的反应,那我要是杀了洛羽瞳你是不是还要把臣妾杀了为她抵命”

敖政赶紧捂上了她的嘴巴“蚌妃,你小点声你想让整个开封府的人都听见我们俩的密谋吗?”

  蚌妃闻言才被迫降低声音“那涟漪不听我们的吩咐,还对我们有所怀疑,为防她走漏消息将线索透露给包拯,臣妾这才杀了涟漪灭口”

  “原来是这样,可是你也该跟我商量一下,突然改变计划,而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殿下,死了一个涟漪是不会对我们的计划有任何影响的”

  “但是包拯那边……”敖政还是有些担心

  蚌妃有些自负“殿下,你放心只要洛羽瞳的面皮还在我手上,而包拯他们永远都查不出来,那我就是他们开封府永远的‘洛护卫’!”

  敖政也有些叹气,只是有些可惜涟漪了,即便是当日在他求涟漪去绑架洛羽瞳被涟漪拒绝之际都没有对涟漪动过杀心,而蚌妃却是个杀伐果断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日后他们在一起他会不会被她控制?虽然他绑架羽瞳只是为了面子问题,毕竟面对未婚妻逃婚,他的面子总是挂不住的,只怕他在三界人的眼中只怕早已是个笑话了

  也罢,涟漪既然死了那他们的秘密也就不会有人揭发出来了,只希望羽瞳她在知道真相那一刻不要恨自己!

  ———————分割线——————

  “大人,学生看过洛护卫的伤口,伤口已然化脓,若是在不换回自己的脸皮,恐怕她一辈子都要没有脸般度过了”

包拯正要说些什么,只听外边张龙过来禀报“启禀大人,城南一小巷口发现一个尸体,尸体已经面目全非,但就衣服布料来看似是……似是涟漪姑娘”

  “什么?涟漪姑娘死了?”

  “大人?”

  包拯摆摆手“这件事情先不要让洛护卫知晓,她脸上的伤口还没有复原,如果再让她得知涟漪已死的消息,只怕她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大人说的是,这件事还要瞒着假的洛护卫,毕竟我们现在不应该打草惊蛇”

  “张龙,你现在马上吩咐王朝和赵虎,让他们秘密跟着假洛羽瞳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公孙先生,展护卫我们现在马上去案发现场看看”

  ———————分割线——————

  涟漪的尸体背部朝下躺在小巷里,现场早已被封锁了起来

  包拯缓缓解开盖着涟漪身上的白布,涟漪身上的密密麻麻的血窟窿暴露在他们眼前,在往下涟漪碧蓝色的鱼尾此刻也显现了出来

  公孙策已经全副武装拿出一系列尸检准备的东西为涟漪尸检

  他先是看了看涟漪的手,发现她的手是呈现握拳状态,又看了看她的发枕部、顶部、背部、腰部、臀部两侧和四肢的后侧,尸体侧面,尸斑分布在颜面、胸部、腹部和四肢的前面,此时两侧眼结膜也往往呈瘀血状。她的尸斑呈现程度呈现暗紫红色

  接着拿出皮褡链,缓缓打开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验尸专用的各种小刀,小锤、铁锥子

  只见公孙策拿起小刀从气管咽喉往下切看到她的内脏之处也多有瘀血及损伤

  又看看四周虽有明显打斗痕迹可是涟漪的伤口又说不过去,涟漪的伤口多呈现与背部,说明是在错不及防之下被人中刀杀害,而致命伤口是在腹部包括人体胸腔剑突以下,肚脐及其周围部位。右上腹是肝胆,左上腹有胃、脾脏.两侧是肾脏,下腹是肠、膀胱等脏器。这些器官排列腹腔壁内,并垂直压在骨盆上,离心脏较近,又有肠系膜、神经结。故受到外力的猛烈打击后,内脏血管会因外力压迫而膨胀,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同时由于腹部壁层腹膜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灵敏,人会疼痛难忍。如肝、脾、肾破裂而出血,虽然凶手是从背后用刀,不过刀刀都是扎在关键脏器上,从而导致涟漪毙命的原因

  “大人,学生已经知晓涟漪的死因了,涟漪姑娘是因为从背后被人用刀扎进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导致毙命,至于现场的的打斗痕迹来看现场应该还出现过第三个人,不过那人留下打斗痕迹就消失了,而真正要涟漪命的人应该另有其人,至少涟漪是知道那个人是谁的”

  “不错,先生的看法和本府的观点不谋而合”

  “大人,那现在该怎么办?”

  “先把涟漪的尸体带回开封府停尸房吧,接下来也该看看‘假羽瞳’的反应了”

  〖未完待续……〗

  【作者的话:很抱歉很久才更一章,因为我有时候也有事要办,有时候没有灵感,然后就在现实中找写下去的灵感,所以就会断更,希望你们能理解,还有我比较纠结本来是不打算写死涟漪的,但是写着写着就变成这样了,还有关于文文中公孙策验尸哪里借鉴了网上的一些古代验尸方法还有案子判刑什么的借鉴了北宋法律《宋刑统》,这里我就重点分享一下在网上查的十个古代验尸方法

  秘籍一:“神明裁判”独角神兽

  难度指数☆☆☆☆☆

  早在部落联盟舜帝时期,就专设了一种“士”官来负责司法检验与审判,皋陶就是被舜帝选中的首任“士”官,皋陶因此被后世尊为华夏首任大法官。对那些怀疑有罪的人,皋陶办案,常常牵着一头浑身披着青色长毛的独角兽,亲自检验取证。

  传说独角兽具有某种神力,能查明案情和判断被告有罪与否。

  当然,这是原始社会临近崩溃时代的称谓,那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神明裁”习惯法时代,故尔神权、神判现象在司法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封建社会形成后,人们抛弃了这种原始、朴素、唯心的判定是非方法。

  2

  秘籍二:用“尸体现象”推测死亡时间

  难度指数☆☆☆

  人死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机能逐渐停止。尸体会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法官称之为“尸体现象”。

  在办案中有一个口诀:子午卯酉掐中指,辰戌丑末手掌舒,寅申巳亥拳着手,亡人死去不差时。

根据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看出死亡的具体时间。23-1 点为子时,1-3 点为丑时,3-5 点为寅时,5-7 点为卯时,7-9 点为辰时,9-11 点为巳时,11-13 点为午时,13-15 点为未时,15-17 点为申时,17-19 点为酉时,19-21 点为戌时,21-23 点为亥时。

根据口诀便知道,23-凌晨1 点、5-7 点、11-13 点、17-19 点去世的人,会掐住自己的中指;凌晨1-3点 、7-9 点、13-15点、19-21点闭眼的,手呈放开形状;凌晨3-5 点、9-11 点、15-17 点、 21-23 点断气,手是握成拳的。

  3

  秘籍三:“烧猪”实验帮助破案

  难度指数☆☆☆

  三国时代,审理案件运用医学知识和动物进行实验已很常见。

  当时,浙江句章县县令张举为驳斥纵火妇人,说服打抱不平的乡邻,当众作了“烧猪”试验。一头猪被杀死,另一头活猪被用绳子捆住四脚。木柴点燃后,两头猪均被扔进柴堆。等大火熄灭后,张举请众人察看,只见死猪火烧后口中干干净净,而活猪被烧死后则张着嘴巴,口中有许多灰炭。面对一口咬定房子是偶然失火的妇人,张举义正词严道:“凡在大火中烧死的人,必在火中挣扎,口中定要吸入许多灰炭,而你丈夫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什么呢?即他是先被杀死,然后房屋才着火的。”妇人听了,脸色发白,双腿发抖,不得不招出谋杀丈夫的罪行……

  4

  秘籍四:焚尸割喉验明真相

  难度指数☆☆☆☆

  古代仵作都有自己的工具箱,里面工具一应俱全。有掘墓用的折叠锄头和铲子,有用于抵御尸臭的布条、蒜、姜和醋,将蒜和姜捣碎混着醋揉在布上,再蒙住口鼻,虽不好闻,但可以抵御尸臭和疫病。还有一个皮褡链,里面有精铁打制的各种小刀、小锤、小锥子,用于解剖尸体身腹。

  为判断尸体是被杀后焚尸,还是被烧死的,将尸体喉部切开,气管中没有烟灰则说明是被杀后焚尸;而气管中有烟灰和烧烫伤则说明是被火烧死的。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因为火灾时活人会吸入大量热空气、烟雾,造成呼吸道和肺部的损伤;而没有呼吸的死人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古代还有被烧死的人“腮部发红,面呈芙蓉色”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有文化象征的含义,也有现代依据。如果人是被烧死的,由于火场里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吸入后,血红蛋白跟一氧化碳结合变成碳原血红蛋白,碳原血红蛋白颜色鲜红,所以从尸体上就能看到颜色很鲜红。若是死后焚尸就不会有这个现象。

  5

  秘籍五:红伞验尸确定生前伤势

  难度指数☆☆☆☆

  红伞验尸的情景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过。尸骨洗净后,摆放到竹席之上。挖出一个地窖,里面堆放柴炭,将地窖四壁烧红,除去炭火,泼入好酒两升、酸醋五升,趁着地窖里升起热气,把尸骨抬放到地窖中,盖上草垫。大约一个时辰以后,取出尸骨,放在明亮处,迎着太阳撑开一把红油伞,进行尸骨的检验。如果骨断处有红色,说明是生前被打断的;骨断处没有红色,则是死后的损折。死者的死因也就明了了。

  这种做法是很科学的,在当时是非常高明的一种办法。

  基本原理是红油伞将红色之外的可见光全部挡走,长波的红外线就透过伞照在骨头上,如果骨头上面有伤,即骨头里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受红外线一照射就明显地显现出来,而在没有照射之前就看不大清楚。跟现代刑侦中侦测血迹的“荧光反应”原理很相似。

  6

  秘籍六:通过取证平反冤案

  难度指数☆☆☆

  明清时代的证据观念逐步强化。

  当时陕西有个被判死刑的杨二官人,不认罪且始终喊冤。官府认定杨二官人20余岁时,与一女子通奸月余,后杀害了借宿女子房间的巡检夫妇。面对这样的案情,仵作反复查看卷中有关的证人及四邻40余户人家的证言,卷宗里的证词均一致,看不出破绽,唯有通奸女子称那男人左臂有一肉瘤这一细节与杨二官人英俊的身躯实情不符。

  仵作再次召集证人及40余户近邻到庭,令众人脱去上衣后询问,其中一屠夫露出的左臂,生有肉瘤且与女子供述一致,终查明屠夫系冒名顶替夜入府宅与仰慕杨二官人的女子求奸月余,后误撞借宿女子房间的巡检夫妇,自认女子又与他人通奸,一怒之下杀了床上二人。

  7

秘籍七:以尸斑推测死亡原因

  难度指数☆☆☆☆

  是否真是上吊死亡,还是死后被挂起,这也有学问。上吊死的一般都会舌头伸出来,大小便失禁。如果是死后挂起的,则无此现象,所以法官十分好分辨。

  从“尸斑”上也容易分辨。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内血液因缺乏动力,又因本身重力而循血管网沉积于尸体低下部位,致使低下部位的血管扩张,充满血液,透过皮肤呈现紫红色的斑痕,称为尸斑。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用之于办案。

  如果尸斑见于枕、项、背、腰、臀部及四肢的后侧,则死时处于仰卧位;若见于颜面、胸、腹部及四肢前侧,则死时是呈俯卧位;若尸斑分布于上、下肢的远端,则死时是吊着的。就此判断是不是吊死的,一下就明了了。

  还可以根据尸斑颜色变化,推测死亡的原因,这在现代办案中仍在应用,并有了科学的解释。如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尸斑呈樱红色;氯酸钾和亚硝酸盐中毒,尸斑呈灰褐色。

  8

  秘籍八:口含银牌判定是否中毒死亡

  难度指数☆☆☆

  验明尸骨是否中毒死亡,古时仵作一般使用银牌、皂荚水。

  需要一根小手指般大小的薄银牌和一个小瓶子,然后用布蘸上瓶子里的液体(皂荚水),用力擦拭那个银牌,等到银牌通亮,将死者的下巴捏住,使尸体的嘴巴张开。把银牌探进去,然后重新把嘴合上。用皂角水洗银牌,等过半个时辰,银牌取出若是发黑的话,便可断定死者是中毒而死。

  古代仵作往往会更加谨慎,确定口中有毒之后,还会剖腹,用同样的方法再验一验尸体胃里是否有毒。若死者只是口中有毒,但胃里无毒,很可能是被死后灌毒施以障眼法。

  9

  秘籍九:善用蛛丝马迹来断定案情

  难度指数☆☆☆

  古时蜀地龙州,一个少女忽然死于家中,仵作初检为饮毒自尽。但偶然发现女子手腕上有淤痕,不是她手镯上压花的葡萄纹,而是另一种石榴纹,断定她死前必定有其他女人压着她的手。于是便在她口鼻中细细搜寻,找到已经干涸的清血。对她的家人审讯后,发现原来是她嫂子与邻居偷情被她撞见,嫂子制住她的手后,邻居逼迫她保守秘密,却因为下手没有轻重,闷住口鼻窒息而亡。两人情急下,给她灌了毒药,企图造成是她自杀的假象。

  在证据和方法不到位的情况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是仵作的一项必备技能。

  10

  秘籍十:黄泥塑骨制作尸体模型

  难度指数☆☆☆☆☆

  久焚深埋的尸体,已经是一堆烧焦的骨骼了,如何辨别死者是男是女,身高特征呢?肌肉、经络和骨头的相接、走势、脉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有了骨骼之后,只要按照肌理走向还原,便能重塑死者模样。虽然头颅的肌肉复杂,但依照手掌骨骼还原,绝对没有问题。

  烧焦的尸骨,可以用黄泥还原尸体特征,用一种较硬的黄泥,按照纸上的点线图,迅速捏出手掌的一根根骨骼,又剪了几根细铁丝接好。然后再取出较软的一种黄泥,又揉又捏,一条条一片片蒙覆在里面的黄泥骨骼上,最后等泥土稍干,又取出几张白色薄纱,剪好蒙在最外面,用鱼胶仔细妥帖糊好。一个死者手部还原模型,就做好了。

- END -】

上一章 【第二卷.第十四章.真假羽瞳案(贰)】 七侠五义之白瞳贯日最新章节 下一章 作者声明和添加必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