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鸡(作者)马上要开学了,我要补作业了
花蕊鸡(作者)不然……
老师一定(不)会放过她的,对吧?
花蕊鸡(作者)……
干什么,补你作业去!
花蕊鸡(作者)(要不是要给大家分享一点历史知识,我早让死神动手了!)
——————————————
关于“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注:本段来自于网络
释义:“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的大举入侵。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对戎狄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
周朝,自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南北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北有山戎,南有荆蛮,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评价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如孔子称赞管子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其“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顾炎武更称其“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
花蕊鸡(作者)你要为你说的话付出代价@旁小白
!
死神来了
啊!
代理旁白——————————————
所有人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