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先后做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一生共创小说、诗歌、戏剧、曲艺等作品百余种,约八百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他的作品“融平民意识、现代意识、地方特点和执著的人文精神为一体”,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老舍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特色人物
1.祥子
京城里的一个普通车夫,出身于中国旧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他身体结实,像一棵树一样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祥子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小生产者所共有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虽然那理想不算高:有一辆自己的车,自食其力,能娶上一个健康、年轻、能吃苦的穷苦人家的女儿过日子。他要强,希望能“凭本事吃饭”,但是生于那个黑暗的世道,在经历了好不容易买来的车被抢、委曲求全的娶了自己不爱的虎妞、买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的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2.刘四爷
人和车厂的老板,快70岁了。土混混出身,年轻的时候当过清朝的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他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就是虎妞。
他是一个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极端的自私自利,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平时嘴上挂着奸滑的笑,做事绝不含糊,人老,心可不老实。为了自己的生意,耽误了女儿的青春。他看不上祥子,甚至不愿意看到祥子的拼命,这不是爱惜祥子,而是怕会加速他车子的损耗和老化,这样就会少赚些钱了。更怕祥子娶了女儿后,会打他那些钱的主意。最后和女儿闹翻,孤苦伶仃一个人。
3.虎妞
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却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感情纠葛中,她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人。对于祥子,他是爱护有加,并运用各种手段来促成自己和祥子的婚姻。为了爱情,在父亲的生日宴上和父亲闹翻了脸。
他身上带有很多剥削阶级的影子,贪吃懒惰、好逸恶劳,是侩气很浓。由于自己是车厂主的女儿,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就是在离开人和车场搬进大杂院后也不忘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瞧不起大杂院里的贫苦人,觉得自己是唯一有吃有穿可,以走走逛逛的人。骨子里还带有享受的思想,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这是她和祥子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最后因为难产而死。虎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旧社会的牺牲品。
4.曹先生
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自居为“社会主义者”,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又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他对于祥子这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能以自己所能解决他人一时之困,不但在生活上帮助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自己积极生活,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但是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这也就使他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
写作特色
1.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著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伶仃的小马祖孙等,都在逐渐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一个社会性的大悲剧。
2.《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的刻画出老北京底层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平民气息。
3.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理刻画的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中国现代文坛自五四以来就倡导平民的文学,但直到《骆驼祥子》的问世,劳动人民才真正成为主人公,得到小说艺术的表现和描写,老舍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