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弗(大娘子)还有一件事,想和母亲商量一下
盛老太太说吧,什么事?
王若弗(大娘子)这么多年来,母亲为这个家,穷尽心血,一片慈爱之心,纯然肺腑
盛老太太(不知这大娘子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王若弗(大娘子)儿媳总想着要报答母亲,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但看着榕儿越发的懂事乖巧了,儿媳心里有个主意
盛老太太什么主意
王若弗(大娘子)把明兰和长榕记在大哥哥名下
盛老太太(不可置信道)你说什么?
盛纮(同款不可置信的看着大娘子)
王若弗(大娘子)大哥哥早年被贼妇人害死,虽说母亲已经为他报了仇,可终究未能享受子女绕膝的乐趣,所以儿媳想着,将明兰和长榕记在大哥哥名下,大哥哥案前,也有了子孙后代的香火供奉
盛纮(忐忑地看向老太太)
盛老太太(眼神冰冷的看向大娘子)这是你的主意,还是有人教你的
王若弗(大娘子)自然是儿媳想报答母亲对官人的悉心教导,这些年来为这个家费心费力
盛老太太(依旧不信,越发犀利地看向大娘子)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王若弗(大娘子)是今日晨起时,乐安郡主送来了贺卡,想起乐安郡主也是被先帝过继给昭成太子的,想起每年除夜进香时,都是母亲独自为大哥上香,实在不忍心(说着还漂了两滴泪出来)
盛纮(盛纮也颇有些动容,他对于明兰和长榕没什么感情,反正老太太将他们姐弟俩揽了过来,将来也不需要他费什么心思,所以他们记在谁名下,他无所谓,还能得一贤孝高洁的名声,所以对于大娘子的提议是赞同的)
宋朝时出现了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拜年方式——送贺卡,许多士大夫由于应酬太多,分身乏术,无法一一登门向朋友、亲戚、同僚拜年,便委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刺”前往拜贺,“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一些富贵人家,因为前来投刺贺年的人多了,便在大门口挂一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接受各方投刺,类似于信箱,由于遣人投贴比亲自登门拜年更为便捷,所以宋代士大夫群体很流行投贴拜年
盛老太太你真这么想?
王若弗(大娘子)是啊,长榕由母亲一手抚养调教出来的,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盛老太太你也同意?
#盛纮这些年母亲为了儿子,劳心劳力,费心筹谋,儿子感激不尽,如今能有机会报答一二,儿子自然愿意
盛老太太既然你们都这么说,(看着盛纮)你就是去信告诉大房,将族谱改了吧
王若弗(大娘子)(见老太太同意,大娘子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大娘子和盛纮刚出来,寿安堂里的女使婆子,就听见里屋传来一阵砸碗的声音
#盛老太太好一对豺狼虎豹黑心的夫妻
房妈妈大娘子这些年跟着郁嬷嬷是越发长进了
#盛老太太宫里出来的,又有几个简单的
房妈妈老太太真的同意将六姑娘和十哥儿记在大公子名下
#盛老太太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王家不想要明儿和四丫头记在大娘子名下,咱们也不能强制改过去(实在是大娘子前些年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她不敢赌,若是她神不知鬼不觉的改了族谱,大娘子和王家会折腾出什么来)
盛老太太王世杰刚升了参知政事,王家就如此提议,是在警告盛家,不要想着将这些庶出记在大娘子名下
另一边林栖阁的人“议论纷纷”,周雪娘听见后,呵斥了几句,就进去向林小娘禀告了,林小娘得知墨儿不仅因明兰被禁了足,纮郎还因此不让她再见墨儿了,心里气急
林噙霜盛明兰…盛明兰…(咬牙切齿的重复着这三个字,眸中尽显阴婺)
寿安堂和林栖阁的反应,葳蕤轩的人,可不在乎,大娘子和如兰昭兰高兴地帮着蕙兰收拾着行李,长柏想到父亲回来后,长桉就被送到了前院,担心母亲膝下冷落了,于是和海朝云商量了一下,将女儿送到了葳蕤轩
王若弗(大娘子)(大娘子想到老太太刚接华兰去寿安堂时,自己心里跟油煎一样,于是道)你们可舍得
海朝云母亲说得哪里话,萱儿是您的孙女,在您膝下尽孝是应该的
盛长柏就是,都在同一屋檐下,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难道把萱儿送了来,母亲就不许朝云再进这葳蕤轩了
王若弗(大娘子)我可没这么说
盛昭兰母亲就当疼疼嫂嫂,让她安心养胎
盛昭兰而且,萱儿多乖多可爱呀
王若弗(大娘子)那倒是,萱儿可比你小时候乖多了
盛昭兰唉,母亲这是有了萱儿,就开始嫌弃我了呢
盛蕙兰怕是过不了多久,母亲连我也一起嫌弃了
盛昭兰(昭兰和蕙兰一起去抱如兰)五姐姐,八妹妹,我们还是早点走吧,不然,现在是嫌弃,待会儿就是讨厌了
王若弗(大娘子)你们两个,越说越离谱了
盛如兰就是就是,母亲才不会嫌弃我们呢
盛如兰母亲就是巴不得我们早点走罢了
海朝云(海朝云在一旁看着母亲和妹妹打趣,也很是开心)

渣作者会员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