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子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京城人可谓是有目共睹,因为还未和离,所以大娘子也不能全然与那边断干净了,是以,如兰大婚,大娘子还是请了老太太和墨兰明兰来做客
明兰早在来之前,就听祖母说过如兰的嫁妆,二十里红妆,因英国公府和新竹居都在内城,相隔不远,以致嫁妆从内城排到了靠近内城的位置,听着祖母的话,明兰心里默默算了算,这些东西,别说养活一个五姐姐了,便是五姐夫外加十个小妾也能一道养活了,她好奇的问过祖母,大娘子哪来那么多银子,她当年的陪嫁有这么多吗
祖母告诉她,说大娘子从小听的最多的就是生意经,经商很有一手,若非父亲太过分了,盛家家业只怕比现在多了一倍不止,自七年前,大娘子拿到了嫡出该有的一份田庄铺面时,就将全副的心思,都用来打理自己的嫁妆,和孩子们的田庄铺面了,五姐姐七妹妹也帮了不少忙,大娘子此番能给五姐姐准备这么多,定然是仔细清算过自己的财产,平衡后,出得起才出的、所以现在大娘子有多少产业,祖母也不好估量
墨兰自从小娘给了她一间首饰铺子,分家后又给了一间茶楼打理后,才知道守业以及创新的艰难,听着小娘告诉她的,如兰的二十里红妆,想到父亲为自己预留的嫁妆,心里倒有些佩服大娘子的经商能力了
想到自己经商遇到的难题,去问小娘,小娘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条程来,想为自己挣一份丰厚的嫁妆,何其艰难,她不是没想过去找老太太,只是她明白老太太不喜欢小娘,以致厌乌及屋,也不喜欢她和三哥哥,不对,三哥哥是男子,老太太还是有些关注的,不过不多而已,但也比自己强上一些
难道自己的一生,都要和记忆中的外地的那些水灵娇美的女孩一般,一转眼都风吹人散吗,想到些,墨兰心里就沉沉的,明兰昨日还说
盛明兰能出来闺中交际的,还算是有头脸的,那些被大娘子拘在家中的庶女,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大姐姐是嫁入晏先生家,五姐姐也即将嫁入英国公府,四姐姐这些年要好的的那几个京城闺秀,也都十分体面,可咱们能和她们比吗
盛明兰嫡女是个可攻可守的位置,过好了,像五姐姐一样,和五姐夫青梅竹马,所以能攀龙附凤,成功嫁入有爵之家,可庶女呢,高不成低不就,和嫡出的姊妹生活在一个圈子里,见一样的人,过一样的生活,可最后婚嫁了,吧唧,差了个十万八千里,这种比较产生的失落感,十分可怕,四姐姐觉得呢
若是以前,她听到这些话,定然会不服气的与如兰争个高低,更甚至可能还会利用她看不上的文言敬去勾引如兰,让她低嫁,只是如今她明白了,嫡女比庶女好的,不仅仅是出身,还有教养,以前,如兰说的最多的便是母亲让她学管家算账,那时她还不以为意,觉得那些东西,也没能帮助大娘子和如兰得到父亲的喜爱
而且,自从上次七妹妹帮她分析过明兰的话后,她就对明兰起了警惕,不再像之前一般,对明兰不设防,现在,她时刻思索着明兰话里的意思,想要利用她的不甘心,去搅和如兰的婚事,让她犯错,既出了丑,又得罪了母亲和如兰,好夺走管家权,用心实在太歹毒了
回想起爹爹说老太太要将明兰接回来时,小娘央着爹爹,让爹爹在离京前,将管家权交给了她,说是历练,如今自己管家算账理财起来,才明白管着偌大一个内宅的艰辛,哪怕如今的盛家,老太太在寿安堂不出,不需要她管,只她和哥哥小娘,以及一众仆从,她尚且有些力有不足,就更别提权贵之家,有多深的水呢,她如今这些管家理财的理论,还是当年在母亲跟前学了半年的,如兰跟在母亲身边这么多年,哪怕才学品貌不如她,但管家理财的本事,绝对在她之上,何况,旁边还有一个七妹妹督促劝导,怎么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