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宋亚轩背着书包来到教室里。
来到位置上,看见自己这桌和其它格格不入的样子,强迫症有些犯了。
他与刘耀文作为同桌,两人桌子之间留下了一条很大的缝。
乍一看,旁边的座位上,刘耀文的书包就放在哪里。
自从两人吵架也过了半把个月了,两人的桌子似乎就开始渐行渐远了,就像是从曾经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刘耀文,现在不再和他多说什么,早上也不在叫他一路去学校。
就连宋亚轩的妈妈也看出了什么,问道宋亚轩。
“最近你是不是把人耀文给弄生气了,最近早上早早就去学校了,都上门找你了。”
宋亚轩当然知道他俩吵架,可换谁谁会说呢?
“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谁知道他怎么了,说不定想明白要好好学习了,这是好事。”
没了刘耀文这个小跟班,宋亚轩的确感到了一些不适,但那又怎么样呢?让他主动找刘耀文?
不现实,从来都是刘耀文屁颠屁颠的总跟着他,他又怎么可能拉的下脸主动。
而吵架之后的这半个多月,刘耀文赌气的小孩脾气就一直不散,常常和宋亚轩“针锋相对”。
宋亚轩那受得了,刘耀文从没敢这样的好吧。
曾经那个对他言听计从小崩豆,如今总喜欢和他抬杠。
比如两家一起聚餐时,以前刘耀文都是会将好吃的分大多数给他,可是现在的刘耀文不仅不理会他,还要跟他争着抢,他想吃啥刘耀文就争着抢啥(他怎么可能抢得赢,抢了不得被他老妈暴打一顿。)
这是做什么?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
再比如,作为班长的他时常要在班上决策一些事宜,但是也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而这时,刘耀文总是持与与他不同的意见。
“大家觉得这次我们班的黑板报要画一下什么素材上去,要体现和睦的。我觉得花点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做背景就OK了,然后加一下古文里类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诸如此类的句子就很好,既简便又能体现班上的文化建设。”
每到这时,其他人差不多都被他说服的时候,刘耀文便跳了出来。
“我不同意,我觉得这太枯燥无味,要说和睦,我们就得注重背景,背景我觉得画小猪佩奇就很好,你看它们一家多和睦。”
这时,班上就开始起了很大争议,因为毕竟大家都还是初中生也都爱会动的粉色吹风机的故事。
“小猪佩奇?你还小吗?这么幼稚!”
“幼稚又怎么了!大家都喜欢就行了!总比天天一脸正经好!”
是的,每当发展到这一步,这两人就又开始争论起来。
这就是这半个月内循环往复发生的事。
自从刘耀文对宋亚轩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后,宋亚轩还真是没争赢过刘耀文,每次宋亚轩都是铁青着脸结束。
而刘耀文赢了会很高兴吗?好像也没有见他笑。
宋亚轩完全搞不懂刘耀文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就单纯赌气?还是吸引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