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嫣是秦王嫡女,万千宠爱于一身,世家大族都是看在眼里的。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个个都盯着李唐皇室的宗室女,若能得他们其中相助,秦王自能得到最大的助益。
秦王也是头回跟杜如晦急了眼,半分情面都不留就把杜如晦赶出了书房。
房玄龄在门外听了半天的大戏,此刻见杜如晦出来,笑眯眯地将他一顿奚落。
乐嫣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快郁闷坏了,杜如晦平日里究竟是多闲才会盯着她和皓都不放?
“县主别怕,我在。”皓都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安慰她,心里也有些担忧。
长歌来秦王府了。
长歌自幼习武弄枪,甚至还有军职在身,而今她将要前往北边同突厥人作战。
而她来的目的就是皓都。
世家门阀之势猖狂,朝中军队半数以上皆由他们把持,新兴士族出头不易。长歌想让皓都参军,一是可助她,二则若能挣军功,那皓都和乐嫣之间的婚事尚有生机。
其实让皓都参军也是秦王的意思,乐嫣是他与长孙氏的嫡女,自小懂事,他心里自然千万分怜惜,若皓都有功,他便能名正言顺应了这桩事。
可皓都的身份低微,以后秦王夺嫡,必然会成为别人诟病他的地方。皓都是个人才,他不想放弃,此番突厥再次扰乱边境,就是个机会!只是这个原因,秦王未同长歌提起。
“不行!”此举危险,乐嫣当下便否决,说完才发觉不妥,只好补说,“战场危险,我……”
皓都对长歌的提议颇有兴趣,突厥人屡犯边境,上辈子甚至欺辱过落难的小公主,他早有心给他们个教训。
“县主,你等我,我会挣取军功,会在金殿之上受封,届时我娶你可好?”皓都知道乐嫣性子软,可在一些事情上从不让步,只能一字一句的同她商量,获得她的首肯。
长歌受不了两个人腻歪,索性到了外间,等二人商量。
长歌到城外点兵那日,风光大好,三万人的军队整装待发。
城墙上,乐嫣粉衫蓝裙,她央求秦王让她过来送行,来送她未来的夫婿。
皓都原本在朝中就有职位,只是居于杜如晦手下做事,如今入了军中,也被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高头大马上,男子戎装铁甲,随着大军往北行,身后是渐行渐远的长安,还有他心爱的姑娘!
皓都一走几个月,起初每日都会给乐嫣寄信,讲他的见闻,讲路上的风景。
“县主安好,我已至河西,河西之景不似长安,风光无限,愿与县主同游。”
“县主安好,行军之途我观风土地貌多有趣,待归来时,定为县主细说。”
后来,皓都的信不再日日递到乐嫣的手里,有时是三天,有时七八天,最长的时候半月余才收到。
乐嫣原本就按捺不住的心也越发焦急,已经很久没收到信了。
突厥人就像打不死的老鼠,打完一次又一次,突厥之地荒芜,他们少有固定居所,遍寻不到踪迹,也是因此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次圣上派了三万人增援北部,心中明了并不能对突厥造成什么重大的打击,却能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两年内都不敢再造次。
八月的时候天气渐渐转凉,金桂落得院子里到处都是。夜里常下雨,雨滴从屋檐掉下来,打落在芭蕉叶上,能吓跑好几只都过了夏还在苦苦挣扎的蟋蟀。
乐嫣收到了长歌的信。数月不见信,乐嫣听闻有信,连眸光都亮了不少。只是拿到手里,却突然不敢拆了。
乐嫣坐回桌子边,纤手放在信封的开口处,久不撕开。
为什么是长歌?为什么不是皓都?
信上用长歌的私印加了蜡封,看来是只想给乐嫣看的。
把信拿给乐嫣的婢女看到她奇奇怪怪的举动,心里犯了嘀咕,县主怎么像中了邪一般,连郡主的信都不急着看了!
“阿环,你帮我念。”乐嫣把信递给叫阿环的婢女。
阿环犹犹豫豫地接了信封,拆开把信拿出来,大致上看了一眼,霎那间花容失色,随即跪在地上,身体抖得厉害。
信纸掉在地上,被阿环的裙摆遮了大半,只勉强露出来一个角,乐嫣看去,隐隐约约好像是一个字。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