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年,当年婉彤在和屿泽过了大半年的二人世界之后,终于耐不住娘家的压力,俩人就有了孩子,是个男孩,林瑾给孩子取名林祈安,对孩子没有多大的要求,只希望他平平安安长大即可,现在祈安已经一岁了,长得虎头虎脑,可惹人爱了!
平日里婉彤要掌家,祈安大多时候都是跟着赵宁一起,祈安很喜欢赵宁这个会武功的祖母,最喜欢就是看赵宁在练武场舞刀弄剑。
每次赵宁在练武场耍大刀,祈安必须在场,用尽全身力气给赵宁捧场,而且别看他小啊,但是家里的人他都认全了,也能准确的叫出所有人的称呼。
除了赵宁外,他最喜欢的就是老三了!屿潇喜武不喜文,小时候赵宁带着他练武,等到了京城之后,屿泽就拖了太傅的关系,让屿潇摆了镇北大将军为师,这几年一直跟着大将军习武,只有偶尔得空的时候回来,但是也不妨碍祈安喜欢他。
谁让屿潇经常给祈安骑大马呢?
而且祈安在周岁抓周的时候,也抓了一把小木剑,要知道那把小木剑可是最不起眼的,其他东西,像什么印章啊,毛笔什么的都涂了亮眼的色彩上去,就为了吸引祈安的注意力,结果他直接拿了那把小木剑。
看来被赵宁带大的,又表现出和他三叔小时候一样的性格,那长大可能也会和屿潇一样,走上习武之路了!
这让婉彤很担心,她希望儿子承袭他父亲的方向,即便不像父亲那样得个状元郎回来,也不要去过那种刀剑无眼的日子啊!那段时间婉彤都急得嘴角长泡了,后来还是赵宁和屿泽轮番开解她,她才想开了,终归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屿泓的话,跟着屿泽的脚步走了文官的路,去年也中了二甲进士,被外放回了西南家乡做了父母官,替屿泽看看当年他所说的有没有实行起来。
按屿泓的话是这样讲的:“以前没有来过京城,就十分向往来京城,想看看这天子脚下到底有什么稀奇的让天下学子为之奋斗,现在来了!的确有很多值得大家向往的,但束缚也很多,在京城说句话都思量着来,我还是向往外面自由自在的生活”
赵宁和林瑾都是开明之人,不会硬据着孩子在自己身边,每个孩子生下来都给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谁的附属品。
只是在屿泓临行前,一家人办了一个欢送宴,等哪天他想回来了,一样给他接风洗尘。
屿泓走的这一年,每个月都会给赵宁和林瑾写一封家书,还会把家乡的特产送到京城,还说小石村得到房子也被村民维护得很好,小石村因为出了屿泽这个状元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屿泽说的话,也被实施得很好。
小石村以及周边的两个小村落被合并了起来,成了实验点,以小石村为首位建立村学,请了三位夫子来教几个村的孩子启蒙学习。
屿泽知道后,也很高兴,他还以为这事情要经过很久才能实行,没想到这就实行起来了!
看了西南的官员也是干实事的,这样也好,有了这些官员在,也不怕西南发展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