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就只有李灵和奶奶两个人,所以过年不算热闹,唯一热闹的时间就是到点了跟着村里人起来一起点鞭炮,还有就是早上村里孩子来家里讨要红包还有糖果的时候了。
爷爷奶奶没有什么亲戚,这个村子都是当年大饥荒时逃难来到此地定居的,虽说李姓居多,但都不是一个宗族出来了的,爷爷奶奶的家人也是在饥荒时没了。
当时爷爷奶奶还小,没什么记忆,跟着自己村里的长辈一起来到这里,安定下来后,就你家一口饭我家一口水的养大想爷爷奶奶一样的孤儿,长大后,看对眼的就像爷爷奶奶一样结为夫妻,不然就是嫁娶别家有家人的人为夫为妻。
爷爷奶奶是有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都没有养住,所以看到李灵被遗弃在路边时,才捡回来养的。
今天初三,奶奶去别人家吃茶聊天去了,李灵不想变成话题者,所以就窝在家里看书。
她们家的房子很老旧,但前几年政府部门补助,给她们家建了一层的砖房,面积不大,只有三个房间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厅。
当年政府是想让她们这些贫困户都搬迁到镇子上面的安置房去的,但是奶奶不愿意,她要守着爷爷还有自己的家,毕竟如果自己搬走了,就证明,村里的田地都没有了,奶奶耕了一辈子的田地,怎么可能愿意为了搬出大山而把田地放弃呢。
所以政府就把她们的老房子拆了建起了这一层砖房。
房子虽然不大,但是也能遮风挡雨,而且视野开阔,李灵觉得比那些安置房好多了,当初奶奶放弃住安置房后这个名额就顺位到了李灵的小学同学刘耀文家里了,他们家也是盆困户,而且生了四个孩子,加上父母就是六个,分到了一户一百二十平方的房子,但是房间还是不够住,为了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房间,刘家父母孩子客厅隔了一个房间出来,他们夫妻俩住,四个孩子自己住房间。
刘耀文和李灵一样在读高中,只不过他在一中,一中和实验比起来差一点,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高中,有几次李灵休假回家还和刘耀文一辆车,只不过只是简单打个招呼而已。
其实很多小学同学都是,上初中都在一个学校还能经常玩到一块,但是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的即便是考到同一个学校,但是所在班级不同,在新环境里面又交新朋友,有了新朋友,以前的同学朋友没怎么交流了,感情自然就淡了,见面能打声招呼都不错了。
“阿灵,想什么呢,吃饭了…”
“奶奶,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奶奶突然的声音当断了李灵的回忆,李灵看着奶奶提着的保温壶笑着问…
“刚回来,你在想什么呢,奶奶叫你好几声都不应,村长家做了年糕汤,奶奶打了一点回来给你吃,只放了一点盐,你要是觉得没味道就蘸辣椒酱吃…”
奶奶一边进厨房拿汤碗到年糕汤一边问李灵。
“没什么,就想了一些和以前同学们的趣事…”
李灵跟着奶奶进去厨房拿碗回道。
“咦,奶奶你不吃嘛?”
看着奶奶又要出门了又问。
“奶吃过了,我去你花奶奶家还保温壶,她们那边今天组了牌局,奶奶晚点再回来,你慢慢吃吧”
奶奶头都没回,就提着保温壶出去了。